《内经》情志理论探讨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综述一:情志理论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6-15页 |
| 综述二:情绪、情感的现代研究状况 | 第15-25页 |
| 前言 | 第25-26页 |
| 1 情志的概念 | 第26-31页 |
| ·先秦情志源流 | 第26页 |
| ·《内经》中的情志 | 第26-28页 |
| ·情志的具体内容 | 第28-29页 |
| ·情志的脏腑生理基础 | 第29-30页 |
| ·情志的现代心理学内涵 | 第30-31页 |
| 2 情志与心、脑的关系 | 第31-33页 |
| 3 影响情志变动的因素 | 第33-37页 |
| ·外因 | 第33-34页 |
| ·社会因素 | 第33页 |
| ·自然因素 | 第33-34页 |
| ·内因 | 第34-37页 |
| ·生理因素 | 第34页 |
| ·五脏气血的盛衰变化 | 第34页 |
| ·体质强弱 | 第34页 |
| ·心理因素 | 第34-37页 |
| ·认知因素 | 第35页 |
| ·人格因素 | 第35-36页 |
| ·意志因素 | 第36-37页 |
| 4 情志致病特点 | 第37-38页 |
| ·直接伤脏 | 第37页 |
| ·皆可伤心 | 第37-38页 |
| ·诱发他邪或与他邪合而为病 | 第38页 |
| ·传变不以常次 | 第38页 |
| 5 情志致病机理 | 第38-41页 |
| ·干扰气机 | 第38-40页 |
| ·耗伤气血津液 | 第40页 |
| ·影响其他心理过程 | 第40-41页 |
| 6 情志与疾病的关系 | 第41-44页 |
| ·情志异常可导致各种疾病 | 第41-44页 |
| ·精神障碍 | 第41-42页 |
| ·躯体病变 | 第42-43页 |
| ·神形俱病 | 第43-44页 |
| ·病及胎儿 | 第44页 |
| ·疾病的病理变化或治疗失误可引发异常情志 | 第44页 |
| ·疾病损伤脏腑精气 | 第44页 |
| ·治疗失误导致情志异常 | 第44页 |
| 7 《内经》情志疾病分类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个人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