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分类的反垃圾邮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什么是垃圾邮件 | 第11-12页 |
·垃圾邮件的危害 | 第12-13页 |
·垃圾邮件对网络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 第12页 |
·垃圾邮件感染网络甚至破坏网络 | 第12页 |
·垃圾邮件会影响企业的运作 | 第12-13页 |
·垃圾邮件会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 第13页 |
·反垃圾邮件的发展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5页 |
·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5-16页 |
·主要工作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电子邮件和反垃圾邮件技术 | 第17-24页 |
·电子邮件概述 | 第17-19页 |
·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 第17页 |
·电子邮件的主要协议 | 第17-19页 |
·邮件过滤类型 | 第19-20页 |
·MTA 过滤方式 | 第19-20页 |
·MDA 过滤 | 第20页 |
·MUA 过滤 | 第20页 |
·反垃圾邮件技术 | 第20-23页 |
·基础MTA 控制 | 第21页 |
·关键词过滤 | 第21-22页 |
·黑白名单 | 第22页 |
·HASH 技术 | 第22页 |
·智能和概率系统 | 第22页 |
·发送方认证技术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反垃圾邮件平台设计 | 第24-30页 |
·项目部署 | 第24-25页 |
·反垃圾邮件体系 | 第25-29页 |
·反垃圾邮件体系结构 | 第25-26页 |
·iptables 规则 | 第26-27页 |
·反垃圾体系流程 | 第27-28页 |
·垃圾邮件的处理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中文分词的研究与实现 | 第30-50页 |
·问题提出 | 第30页 |
·字符编码 | 第30-33页 |
·GB2312 编码 | 第30-31页 |
·GBK 编码 | 第31页 |
·Unicode 编码 | 第31-32页 |
·BIG5 编码 | 第32-33页 |
·中文分词的研究现状 | 第33-37页 |
·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方法 | 第33-35页 |
·基于理解的分词方法 | 第35页 |
·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 | 第35-36页 |
·分词难点 | 第36-37页 |
·分词中的词典机制 | 第37-40页 |
·基于Trie 树的词典机制 | 第37-38页 |
·基于PATRICIA tree 的词典机制 | 第38-39页 |
·基于整词二分的词典机制 | 第39页 |
·双层hash 词典机制 | 第39-40页 |
·中文分词路径算法模型 | 第40-44页 |
·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 | 第41-42页 |
·Floyed 算法模型 | 第42页 |
·k-最短路径算法模型 | 第42-44页 |
·中文分词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49页 |
·预处理模块 | 第45页 |
·基于统计的分词模块 | 第45-46页 |
·基于词典的分词模块 | 第46页 |
·歧义处理模块 | 第46-47页 |
·测试及分析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文本相似度的改进及实现 | 第50-58页 |
·Levenshtein 距离相似度分类实现 | 第50-52页 |
·基于文本向量特征距离的相似度邮件的实现及改进 | 第52-55页 |
·算法性能分析及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贝叶斯过滤算法的改进及实现 | 第58-71页 |
·朴素贝叶斯分类的实现 | 第58-64页 |
·相关概念 | 第58页 |
·朴素贝叶斯模型理论及学习过程的实现 | 第58-63页 |
·贝叶斯分类器的实现 | 第63-64页 |
·改进的贝叶斯算法 | 第64-70页 |
·贝叶斯公式的变形 | 第65-66页 |
·贝叶斯网络 | 第66-67页 |
·三层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形成过程 | 第67-69页 |
·性能及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4页 |
·本论文研究总结 | 第71-72页 |
·前景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