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17页 |
一、库切的生平与创作 | 第7-9页 |
二、库切作品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关于后现代性 | 第13-16页 |
六、库切作品的后现代性 | 第16-17页 |
第一章 颠覆传统小说和历史的真实观 | 第17-31页 |
一、暴露小说的虚构性 | 第17-22页 |
(一) 以元小说的形式,打破真实与虚构的界限 | 第18-20页 |
(二) 让人物在各种支离破碎的感觉之间游走,情节内容呈现碎片化的特征 | 第20-22页 |
二、揭示历史的虚构性 | 第22-31页 |
(一) 以语言为武器,解构传统的历史真实观 | 第22-25页 |
(二) 利用互文手法,揭示历史文本的虚构性 | 第25-31页 |
第二章 解构中心,关注边缘 | 第31-38页 |
一、关注边缘人 | 第31-35页 |
(一) 描写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南非黑人的生活 | 第31-33页 |
(二) 描写难以获得身份认同的文化边缘人 | 第33-35页 |
二、塑造反英雄 | 第35-38页 |
第三章 不确定性 | 第38-46页 |
一、意义的不确定性 | 第38-40页 |
二、情节的不确定性 | 第40-42页 |
三、文体的不确定性 | 第42-46页 |
第四章 形成库切小说后现代性的原因 | 第46-55页 |
一、早年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 | 第46-47页 |
二、特殊的身份和漂泊的人生 | 第47-50页 |
三、后工业时代西方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 | 第50-52页 |
四、西方文学,特别是欧美文学的熏陶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注释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