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前言 | 第8页 |
| 1. P2P网络传播技术发展现状及我国有关立法综述 | 第8-21页 |
| ·P2P网络传播在中国发展状况以及给我国法律带来的冲击 | 第8-16页 |
| ·P2P网络传播在中国发展状况 | 第8-11页 |
| ·P2P网络技术发展给我国法律带来的冲击 | 第11-16页 |
| ·我国关于P2P网络传播规范的立法现状 | 第16-21页 |
| ·我国修订后《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 | 第16-18页 |
|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 | 第18-20页 |
| ·我国目前网络传播立法中的缺陷分析 | 第20-21页 |
| 2 国外和港台地区网络传播的制度考察和借鉴 | 第21-27页 |
| ·国外网落传播权立法现状 | 第21-23页 |
| ·《TRIPS协议》对著作权的限制规定 | 第21页 |
| ·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与技术措施保护制度 | 第21-22页 |
| ·《WIPO著作权公约》和《WIPO表演和唱片公约》的有关制度 | 第22-23页 |
| ·各国法院对信息网络传播侵权案判决的评述 | 第23-27页 |
| ·代理性侵权行为 | 第23-24页 |
| ·主要商业用途非侵权行为 | 第24-25页 |
| ·案件判决差异的评述 | 第25-26页 |
| ·BT上传行为刑事违法案件 | 第26-27页 |
| 3 完善我国P2P下载和上传行为立法的对策 | 第27-44页 |
| ·完善我国P2P网络传播立法应遵循的原则 | 第28-31页 |
| ·公众信息传播自由保护原则 | 第28页 |
| ·著作权利人利益保护原则 | 第28-29页 |
| ·著作权利人和公众利益平衡原则 | 第29页 |
| ·信息网络传播中的合理使用原则 | 第29-31页 |
| ·P2P网络传播中的行为违法性分析 | 第31-33页 |
| ·BT上传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分析 | 第31页 |
| ·BT下载和上传行为的民事违法性分析 | 第31-33页 |
| ·我国P2P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配置 | 第33-38页 |
| ·网络传播技术与发行权的关系 | 第33-36页 |
| ·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规范 | 第36-37页 |
| ·P2P技术提供者的法律责任规范 | 第37页 |
| ·P2P终端用户的法律责任规范 | 第37-38页 |
| ·构建我国P2P网络传播的利益平衡主导机制 | 第38-41页 |
| ·行政部门主导的利益平衡机制 | 第38-40页 |
| ·立法部门主导的利益平衡机制 | 第40-41页 |
| ·适当介入公权的法律途径 | 第41-42页 |
| ·公权介入的必要性分析 | 第41-42页 |
| ·公权介入的审慎性分析 | 第42页 |
| ·公权介入的法律途径 | 第42页 |
| ·构建我国现代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注释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