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14-3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4-16页 |
·Fisher-iris数据 | 第14页 |
·文献数据 | 第14-15页 |
·文献选择 | 第14页 |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文献收集策略 | 第14页 |
·评价与筛选方法 | 第14页 |
·质量控制 | 第14-15页 |
·临床数据 | 第15-16页 |
·数据来源 | 第15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5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5页 |
·中医辨证标准 | 第15页 |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排除标准 | 第15-16页 |
·调查内容 | 第16页 |
·调查方法 | 第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30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16-17页 |
·文献数据和临床数据的预处理 | 第16页 |
·数据变换 | 第16页 |
·数据筛选 | 第16-17页 |
·数据库的建立 | 第17页 |
·统计分析 | 第17页 |
·常见证侯的筛选设定 | 第17页 |
·数据挖掘 | 第17-20页 |
·数据挖掘的定义 | 第17页 |
·数据挖掘的过程 | 第17-18页 |
·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 第18-20页 |
·基于数据挖掘的2型糖尿病证侯诊断标准建立的模型研究 | 第20-30页 |
·模型研究思路 | 第20页 |
·数据挖掘方法的选择 | 第20-24页 |
·模型学习算法及训练 | 第24-29页 |
·模型结果的中医证侯的转换设定 | 第29-30页 |
结果 | 第30-46页 |
1 一般资料 | 第30页 |
·Fisher-Iris数据集 | 第30页 |
·文献数据集 | 第30页 |
·临床数据集 | 第30页 |
2 统计分析结果 | 第30-31页 |
3 常见证候选取结果 | 第31页 |
4 基于Fisher-iris数据的模型合理性检验 | 第31-33页 |
·训练样本聚类 | 第31-32页 |
·动态学习结果 | 第32页 |
·获取模糊规则 | 第32页 |
·其模糊子集和隶属函数的描述参数 | 第32-33页 |
·其模糊分类及其聚类结果 | 第33页 |
·模糊规则集检验 | 第33页 |
5 基于文献数据的2型糖尿病常见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 | 第33-39页 |
·动态学习 | 第33-34页 |
·模糊训练目标函数变化及模糊分类 | 第34页 |
·获取模糊规则 | 第34-36页 |
·其模糊子集和隶属函数的描述参数 | 第36-37页 |
·规则转换 | 第37-38页 |
·根据转换规则,转换后的表达形式 | 第38页 |
·检验结果 | 第38-39页 |
6 基于临床数据的2型糖尿病证侯诊断标准的建立 | 第39-46页 |
·动态学习结果 | 第39页 |
·模糊训练目标函数变化及模糊分类 | 第39页 |
·获取模糊规则 | 第39-42页 |
·其模糊子集和隶属函数的描述参数 | 第42-43页 |
·规则转换 | 第43-44页 |
·根据转换规则,转换后的表达形式 | 第44-45页 |
·检验结果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51页 |
1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 第46-47页 |
2 模型合理性 | 第47-48页 |
·建模思路及方法 | 第47-48页 |
·挖掘过程 | 第48页 |
·模型检验 | 第48页 |
3 常见证候选取设定 | 第48页 |
4 中心阈值的设定 | 第48-49页 |
5 模型转换规则的设定 | 第49页 |
6 主次症的选取设定 | 第49页 |
7 模型挖掘结果 | 第49页 |
8 2型糖尿病证侯诊断标准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4页 |
1 数据管理 | 第51页 |
2 建模思路及主要环节 | 第51页 |
3 模型转换 | 第51-52页 |
4 2型糖尿病常见证侯诊断标准 | 第52页 |
5 2型糖尿病常见证侯诊断标准验证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1 文献综述 | 第59-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论著及科研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