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路由器在线时延性能测量方法研究与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网络测量概述 | 第14-16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外的研究状况 | 第16页 |
·国内的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 第18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第2章 网络测量方法及测量指标研究 | 第20-28页 |
·网络测量方法 | 第20-23页 |
·主动和被动以及基于监控的测量 | 第20-22页 |
·单向测量和往返测量 | 第22-23页 |
·多点测量和单点测量 | 第23页 |
·网络性能测量指标 | 第23-25页 |
·时延 | 第24页 |
·丢包率 | 第24-25页 |
·带宽 | 第25页 |
·网络单跳性能测量 | 第25-27页 |
·网络单跳性能测量概念及测量意义 | 第25-26页 |
·现有网络单跳性能的测量方法 | 第26-27页 |
·网络单跳性能测量的指标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网络单跳时延测量方法的改进及误差分析 | 第28-44页 |
·现有的网络单跳性能测量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基于测量设备的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 第28页 |
·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 第28页 |
·基于被动抓包的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单跳时延测量方法的改进 | 第29-32页 |
·测量方法的误差分析 | 第32-42页 |
·传播时延带来的误差 | 第33页 |
·传输时延带来的误差 | 第33页 |
·交换机交换时延带来的误差 | 第33-38页 |
·测量主机本身产生的时延误差 | 第38-39页 |
·测量方法对比分析 | 第39-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校园网边界路由器的测量及数据分析 | 第44-62页 |
·测量的背景以及测量的软硬件环境 | 第44-46页 |
·测量的背景 | 第44页 |
·测量的软硬件环境 | 第44-46页 |
·交换式路由器体系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边界路由器的单跳时延分析 | 第48-58页 |
·数据包的单跳时延与网络流量分析 | 第48-50页 |
·数据包的单跳时延分布与流量关系 | 第50-52页 |
·最小时延分析 | 第52-53页 |
·路由器处理时延分析 | 第53-54页 |
·数据包排队时延分析 | 第54-56页 |
·边界路由器时延模型 | 第56-58页 |
·丢包分析 | 第58-61页 |
·丢包产生的原因 | 第58页 |
·单跳丢包与网络流量的关系 | 第58-59页 |
·包丢失率与包单跳时延分布关系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校园网出口流量自相似性研究 | 第62-70页 |
·网络自相似过程的研究背景 | 第62页 |
·网络自相似性过程的定义 | 第62-63页 |
·连续时间序列 | 第62-63页 |
·离散时间序列 | 第63页 |
·自相似性的性质 | 第63-64页 |
·长相关性 | 第63-64页 |
·Hurst 效应 | 第64页 |
·慢衰减方差 | 第64页 |
·谱密度在原点附近服从幂律变化 | 第64页 |
·自相似性流量参数的估计 | 第64-66页 |
·方差时间图法 | 第65页 |
·R/S 分析法 | 第65页 |
·周期图法 | 第65-66页 |
·校园网出口流量自相似参数估计值的计算 | 第66-67页 |
·校园网出口流量自相似性分析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