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俗民--范小青的苏州写作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苏州市民文化形态 | 第9-17页 |
| 一、城市与市民文化 | 第9-10页 |
| 二、苏州与苏州文化 | 第10-11页 |
| 三、苏州文化中的市民性 | 第11-17页 |
| (一) 市民形态展览 | 第12-13页 |
| (二) 小市民心理展览 | 第13-15页 |
| (三) 市民精神胜利法则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苏州市民文化立场 | 第17-22页 |
| 一、民间价值立场的选择 | 第17-18页 |
| 二、实录基础上的市井风物记 | 第18-20页 |
| 三、和谐的世俗化倾向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苏州市民文学的叙事方式 | 第22-28页 |
| 一、边缘叙事 | 第22-24页 |
| (一) 精神寻找者 | 第22-23页 |
| (二) 去而复归者 | 第23-24页 |
| 二、外聚焦型叙事方式 | 第24-25页 |
| 三、还俗与适度民间化 | 第25-28页 |
| 第四章 苏州市民文化的美学意蕴 | 第28-37页 |
| 一、吴文化的动感美 | 第28-32页 |
| (一) 禅的智慧灵动 | 第28-29页 |
| (二) 市井文学中的审美意象解析 | 第29-31页 |
| 1. 院落和天井意象,是信息交汇处与是非发源地 | 第29-30页 |
| 2. 小巷,城市与农村的交集 | 第30页 |
| 3. 文化型人物 | 第30-31页 |
| 4. “小”的意象 | 第31页 |
| (三) 苏味语言的张力 | 第31-32页 |
| (四) 风俗文化的渗透力 | 第32页 |
| 二、雅俗共赏的美学原则 | 第32-35页 |
| (一) 超然的书写 | 第33页 |
| (二) 入世的文学 | 第33-34页 |
| (三) 超不脱的桃源 | 第34-35页 |
| 三、苏州文化的艺术个性 | 第35-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 附录 | 第39-41页 |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