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梁弯剪扭复合受力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概述 | 第8-9页 |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 | 第9-17页 |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优点 | 第9页 |
·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弯、剪、扭组合下的复合受力研究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理论研究成果 | 第17-19页 |
·试验研究成果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目的 | 第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自密实混凝土梁弯剪扭复合受力试验研究 | 第21-37页 |
·概述 | 第21页 |
·试验方案 | 第21-25页 |
·试验目的 | 第21页 |
·混凝土的配制及钢筋的选用 | 第21-22页 |
·试件设计制作 | 第22-24页 |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法 | 第24-25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5-35页 |
·破坏形态 | 第25-30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0-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自密实钢筋混凝土梁复合受力有限元分析 | 第37-50页 |
·概述 | 第37页 |
·基本假设 | 第37-38页 |
·单元模型及材料本构关系 | 第38-39页 |
·混凝土 | 第38页 |
·钢筋 | 第38-39页 |
·ANSYS计算 | 第39-49页 |
·纯扭模型 | 第39-44页 |
·弯、剪、扭模型 | 第44-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自密实钢筋混凝土梁弯剪扭单元桁架模型分析 | 第50-65页 |
·概述 | 第50页 |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模型 | 第50-52页 |
·单筋混凝土梁受弯模型 | 第50-52页 |
·双筋混凝土梁受弯模型 | 第52页 |
·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模型 | 第52-54页 |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扭模型 | 第54-64页 |
·空间桁架模型 | 第54-55页 |
·软化桁架模型 | 第55-64页 |
·基本假设 | 第55-57页 |
·平衡方程 | 第57-58页 |
·变形协调方程 | 第58页 |
·求解方法及步骤 | 第58-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自密实钢筋混凝土梁弯剪扭复合受力分析 | 第65-73页 |
·概述 | 第65页 |
·弯、剪、扭相关性 | 第65-69页 |
·第一种失效模式 | 第67页 |
·第二种失效模式 | 第67-68页 |
·第三种失效模式 | 第68-69页 |
·弯、剪相关性 | 第69-70页 |
·第一种失效模式 | 第69页 |
·第二种失效模式 | 第69-70页 |
·弯、扭相关性 | 第70-71页 |
·第一种失效模式 | 第70页 |
·第二种失效模式 | 第70-71页 |
·剪、扭相关性 | 第71页 |
·算例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主要结论 | 第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附录一 软化桁架模型计算程序 | 第79-83页 |
附录二 钢筋混凝土梁受扭 ANSYS命令流 | 第83-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