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

面向竞争的规制--转型期我国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效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导言第11-14页
 一 需要明确的研究原则第11-13页
 二 需要阐明的经济学概念第13-14页
绪论第14-39页
 一 研究背景第14-18页
 二 问题的提出第18-36页
  (一) 现存的问题与困惑第18-32页
  (二) 研究范畴的界定第32页
  (三) 国内外研究的动态第32-35页
  (四) 选题的意义第35-36页
 三 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第36-38页
 四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目标第38-39页
  (一)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38页
  (二) 研究的目标第38-39页
第一章 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再认识第39-85页
 第一节 现代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兴起与发展第39-46页
  一 兴起第39页
  二 发展第39-42页
  三 我国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历程第42-46页
   (一) 历史沿革概述第42-43页
   (二) 具有现代意义的保护与利用第43-46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认知第46-64页
  一 国外相关概念界定的内涵第46-55页
  二 国内相关概念界定的内涵第55-60页
  三 中外概念界定的比较第60-61页
  四 风景资源范畴的界定第61-64页
 第三节 风景资源内涵的认知第64-77页
  一 认知前提:世界观的转变第64-67页
  二 基于熵定律世界观的风景资源再认知第67-70页
  三 可持续视角下风景资源的再认识第70-74页
  四 风景资源内在价值的再认知第74-76页
  五 保护与利用的统筹第76-77页
 第四节 风景资源内涵认知的实践意义第77-85页
  一 内涵认知是一切行动的前提第77-78页
  二 决策层与管理者增强保护意识的重要性第78-81页
  三 培养与普及大众保护意识的现实意义第81-83页
  四 普及大众保护意识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第83-85页
第二章 我国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管理体系剖析第85-134页
 第一节 我国风景资管理体系的再认知第85-87页
  一 管理的内涵第85-86页
  二 风景资源的管理第86-87页
 第二节 我国风景资源管理体系现状的剖析第87-107页
  一 被忽视的破坏第87-91页
  二 针对指责的反驳第91-97页
   (一) 对市场机制谈虎色变的反驳第91-92页
   (二) 对旅游是一切破坏的罪魁祸首的反驳第92-93页
   (三) 对旅游上市一无是处的反驳第93-94页
   (四) 对资金缺口严重的反驳第94-97页
  三 针对问题的剖析第97-107页
   (一) 转型期我国风景资源管理的特点第97-100页
   (二) 切实的剖析第100-107页
 第三节 先进国家风景资源管理体系的经验教训第107-126页
  一 中央集权型——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的经验教训第107-113页
   (一)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演进与发展第107-108页
   (二) 中央集权——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体系第108-112页
   (三) 经验教训的总结第112页
   (四) 拿来主义的局限性第112-113页
  二 地方自治型——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的经验教训第113-121页
   (一)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的演进与发展第113-115页
   (二) 地方自治——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的管理体系第115-119页
   (三) 经验教训的总结第119-121页
   (四) 超前的地方自治第121页
  三 综合管理型——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的经验教训第121-126页
   (一) 加拿大国家公园的演进与发展第122页
   (二) 国家公园的建立第122-123页
   (三) 国家公园的管理第123-126页
   (四) 对中国的启示第126页
 第四节 变革我国风景资源管理体系的探索趋势第126-134页
  一 探索的动机第126-127页
  二 风景资源管理的国际趋势第127-128页
   (一) 趋同的价值观第127页
   (二) 广泛普及环保意识第127-128页
   (三) 强化管理第128页
  三 转型期我国风景资源管理体系变革的必然取向第128-134页
   (一) 垄断还是竞争第128-130页
   (二) 探索的原则:展开竞争、面向竞争——走自己的路第130-131页
   (三) 探索的行动:管制的博弈第131-132页
   (四) 探索的手段:科学的管理第132-134页
第三章 面向竞争的规制:我国风景资源管理模式的实效选择第134-158页
 第一节 风景资源管理体系面向竞争的客观必然性一:意识形态的变迁第134-139页
  一 风景资源的资源属性第134-137页
   (一) 资源特殊性第134-135页
   (二) 自然垄断性第135页
   (三) 准公共产品性第135-136页
   (四) 外部性第136-137页
  二 资源属性的变迁第137-139页
   (一) 技术进步弱化了自然垄断性第137页
   (二) 准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转变第137-138页
   (三) 体制创新为竞争谋求了全方位的支撑第138页
   (四) 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使竞争不可避免第138-139页
 第二节 风景资源管理体系面向竞争的客观必然性二:转型新格局的触动第139-142页
  一 转型时期的新格局:绕不开的竞争第139-140页
   (一) 转型期的本质第139页
   (二) 趋势与走向第139-140页
  二 转型新格局对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触动第140-142页
   (一) 深度市场化——体制新格局的触动第140页
   (二) 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触动第140-141页
   (三) 新公共治理——政府职能新格局的触动第141-142页
 第三节 我国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实际存在的竞争安排第142-149页
  一 当前实际竞争的安排形式第142-145页
  二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道第145-149页
 第四节 面向竞争的规制:我国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效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第149-158页
  一 面向竞争的规制管理模式的内涵第149页
  二 确立面向竞争的规制实效管理模式的原则第149-151页
   (一) 以效率为核心第149-150页
   (二) 规制与有效竞争的制衡和融合第150-151页
  三 创建面向竞争的规制实效管理模式的具体构想第151-158页
   (一) 坚定信心与勇气第152页
   (二) 构建区域独立体系第152-155页
   (三) 规范健全的法制第155-156页
   (四) 灵巧的手:面向竞争的规制第156页
   (五) 实现有效竞争第156-158页
第四章 重构规制:实现面向竞争的规制之政府职能取向第158-185页
 第一节 回顾与发展第158-162页
  一发展历程第158-161页
  二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第161-162页
 第二节 重构规制:政府管理风景资源职能的变革取向第162-179页
  一政府规制的内涵第162-164页
   (一) 何谓规制第162-163页
   (二) 规制的含义第163-164页
   (三) 规制与竞争第164页
  二风景资源传统计划管制的弊端第164-167页
   (一) 行政性垄断过度第165-166页
   (二) 缺乏市场竞争基础的经济性垄断第166页
   (三) 规制者也是垄断者第166-167页
  三转换职能的出路:重构规制第167-179页
   (一) 放松管制与规制重构第167-170页
   (二) 面向竞争重构规制第170-177页
    1. 背景分析第170-172页
    2. 重构规制的探索第172-174页
    3. 重构规制的原则第174-177页
   (三) 重构规制的内容第177-179页
 第三节 重构规制下的政府职能取向:公私伙伴互动第179-185页
  一 新公共治理变革第180页
  二 民营化理念的内涵第180-183页
   (一) 何谓民营化第180-181页
   (二) 民营与私有第181-182页
   (三) 民营与资产流失第182-183页
  三 政府职能角色定位:确立公私伙伴互动关系第183-185页
第五章 实现面向竞争的规制之产权制度基础第185-210页
 第一节 目前风景资源产权界定的弊端第186-192页
  一 相关法律法规的界定第186-190页
  二 如此界定的弊端第190-192页
 第二节 风景资源产权界定的内涵第192-198页
  一 风景资源产权的内涵第192-194页
  二 风景资源产权的各项权能第194-195页
  三 风景资源产权的权利结构第195-196页
  四 风景资源产权的属性第196-197页
  五 风景资源的产权与竞争第197-198页
 第三节 面向竞争的规制所要求的产权变革第198-206页
  一 前提条件:出台《风景资源产权法》以清晰产权界定第198-201页
   (一) 明确产权的分割性第198-199页
   (二) 风景资源清晰的产权界定第199-201页
  二 行动建议:建立灵活的风景资源产权交易市场第201-206页
   (一) 产权交易市场第201页
   (二) 建立风景资源产权交易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201-203页
   (三) 风景资源产权交易市场的目标与具体功效第203页
   (四) 风景资源产权交易市场具体的设想第203-205页
   (五) 风景资源产权交易市场的保障与培育第205-206页
 第四节 交易中多元化民间资本的参与第206-210页
  一 风景资源投资的特点第206页
  二 民间资本参与: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第206-209页
  三 参与程度“:公私资本相机参与模式”第209-210页
结论第210-211页
参考文献第211-216页
附录第216-232页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与成果清单第232-233页
后记第233页

论文共2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博物馆理论在景观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以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为例
下一篇:1990年代以来苏州城市空间发展--基于拓扑分析的城市空间双重组织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