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国际背景:全球性论题 | 第12-14页 |
·国内背景:中国的迫切性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基本预设 | 第16-19页 |
·概念的厘清 | 第16-19页 |
·基本预设 | 第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9-28页 |
·宏观视角的理论回顾 | 第19-22页 |
·中观视角的理论回顾 | 第22-25页 |
·微观视角的理论回顾 | 第25-27页 |
·银行业脆弱性实证研究回顾 | 第27-28页 |
·目前研究的不足 | 第28页 |
·研究脉络与框架 | 第28-31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框架 | 第29-31页 |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3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银行业脆弱性的理论分析 | 第32-52页 |
·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 | 第32-34页 |
·银行的职能 | 第32-33页 |
·银行的特点 | 第33页 |
·银行的内在脆弱性 | 第33-34页 |
·银行业脆弱性的成因分析 | 第34-44页 |
·信息不对称与银行脆弱性 | 第34-38页 |
·制度变迁与银行脆弱性 | 第38-44页 |
·银行业脆弱性的成本分析 | 第44-49页 |
·银行业脆弱性的直接成本分析 | 第44-46页 |
·银行业脆弱性的间接成本分析 | 第46-49页 |
·银行业脆弱性至金融危机的演化机制 | 第49-50页 |
·自我实现机制 | 第49页 |
·“脆弱+冲击”模式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的特殊生成机理 | 第52-76页 |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的微观生成机理 | 第52-58页 |
·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与中国银行业脆弱性 | 第52-54页 |
·企业内部控制与中国银行业脆弱性 | 第54-58页 |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的中观生成机理 | 第58-70页 |
·银企关系与中国银行业脆弱性 | 第58-60页 |
·预算软约束与中国银行业脆弱性 | 第60-65页 |
·银行业结构与中国银行业脆弱性 | 第65-68页 |
·金融监管体制与中国银行业脆弱性 | 第68-70页 |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的宏观生成机理 | 第70-74页 |
·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的影响 | 第70-72页 |
·法制精神、信用文化对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的影响 | 第72-74页 |
·政府干预对银行业脆弱性的影响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 | 第76-99页 |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76-84页 |
·银行业脆弱性测度指标选择的国际比较 | 第76-78页 |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第78-80页 |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设想 | 第80-84页 |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的测算的实证研究 | 第84-93页 |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的模糊识别综合评价模型 | 第84-86页 |
·模糊识别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算的实证分析(1993-2004) | 第86-93页 |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算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93页 |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的归因分析 | 第93-98页 |
·基本模型评析——改进的权重计算方法 | 第94-95页 |
·改进的权重计算方法在银行脆弱性归因分析中的应用 | 第95-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五章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效率改进的宏观保障 | 第99-108页 |
·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启示 | 第99-103页 |
·发展中国家的三次金融危机 | 第99-100页 |
·中国与墨西哥、泰国有关宏观经济指标的比较 | 第100-103页 |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措施 | 第103-106页 |
·把握金融自由化的步伐 | 第103页 |
·有效管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 | 第103-104页 |
·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 第104-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效率改进的中观制度建设 | 第108-130页 |
·构造我国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 | 第108-114页 |
·银行业竞争与银行脆弱性 | 第108页 |
·银行业市场结构与脆弱性的模型分析 | 第108-113页 |
·我国建立竞争性的银行市场结构的意义 | 第113-114页 |
·建立和完善以风险评估和监控为核心的银行监管制度 | 第114-119页 |
·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制度 | 第114-116页 |
·建立和完善以风险为核心的银行监管风险评估机制 | 第116-117页 |
·建立和完善以风险为核心的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 | 第117-119页 |
·建立我国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119-128页 |
·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 | 第119-120页 |
·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研究 | 第120-123页 |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改进分析 | 第123-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8页 |
读博期间主要成果目录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