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监视、报警、故障诊断系统论文

基于H.264的实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概述第8-12页
   ·本文背景第8-9页
     ·H.264技术提出背景第8-9页
     ·本文工程提出背景第9页
   ·本系统简介第9-10页
   ·本文工作与论文结构第10-12页
     ·本文工作第10-11页
     ·本文结构第11-12页
第二章 视频编码新标准H.264技术介绍第12-21页
   ·H.264技术的概述及背景第12-13页
   ·H.264视频编码标准的主要目标和特点第13页
   ·H.264的技术亮点第13-21页
     ·可变长编码(VLC)的改变第14-15页
     ·4×4块的整数变换第15页
     ·高精度、多模式运动估计算法第15-17页
     ·帧内预测第17页
     ·编码结构的分层设计第17-19页
     ·有利于面向IP和无线环境的差错恢复和码率控制第19页
     ·实现难度第19-21页
第三章 H.264编码技术在信息亭实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运用第21-35页
   ·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与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比第21-23页
     ·传统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工作原理第21-22页
     ·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第22-23页
   ·H.264与MPEG4的对比第23-25页
     ·国际标准的进程(H.264是数字视频编解码算法未来的标准)第23页
     ·H.264与MPEG-4压缩技术码流的比较第23页
     ·H.264在极低码率下与MPEG-4比较第23-24页
     ·H.264在中低码率下与MPEG-4比较第24页
     ·H.264与MPEG-4的画面效果比较第24-25页
   ·H.264编码器概述与系统分析第25-31页
     ·C6416与S3C4510B接口模块第26-27页
     ·视频采集第27-29页
     ·主处理器模块第29-30页
     ·面向RTP的NAL接口第30-31页
   ·H.264/AVC编码及关健技术第31-32页
   ·H.264算法的DSP实现和优化第32-33页
     ·代码实现第32-33页
     ·H.264的DSP算法优化第33页
   ·H.264编码器性能指标与评价第33-35页
第四章 信息亭实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运用的关键传输技术第35-41页
   ·RTP/RTCP第35-37页
     ·RTP/RTCP简介第35-36页
     ·视频数据连续性保证第36页
     ·视频数据丢包应对第36-37页
     ·传输速率控制第37页
   ·缓冲区设计、多线程协同工作第37-39页
     ·接收端多缓冲区设计第37页
     ·多线程协同工作流程图第37-38页
     ·视频接收工作线程流程图第38-39页
   ·WinSocket I/O模型第39-40页
     ·重叠I/O模型第40页
     ·Select I/O模型第40页
   ·性能评价及传输图象参考界面第40-41页
总结与展望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发表论文第44-45页
附录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C卡燃气表设计
下一篇:一种Bayesian网络结构的并行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