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外治法(物理疗法)论文--推拿、按摩、捏积论文

推拿配合颈椎导引操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9-10页
1 病例来源第10-11页
    1.2 诊断标准第10页
    1.3 纳入标准第10页
    1.4 排除标准第10页
    1.5 脱落标准第10页
    1.6 中止标准第10-11页
2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1-15页
    2.1 样本量估算第11页
    2.2 随机分组第11页
    2.3 治疗方法第11-12页
    2.4 治疗疗程第12-13页
    2.5 评价指标第13页
        2.5.1 疗效评价主要指标第13页
        2.5.2 次要指标第13页
        2.5.3 颈椎功能的测定第13页
    2.6 疗效评价第13-14页
    2.7 技术路线图第14页
    2.8 数据管理与分析第14-15页
3 研究结果第15-27页
    3.1 一般资料分析第15页
    3.2 临床观察结果第15-17页
        3.2.1 两组治疗前观察指标的基线比较第15-17页
    3.3 两组治疗后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第17-27页
        3.3.1 临床病证疗效比较第17-18页
        3.3.2 VAS评分比较第18-22页
        3.3.3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比较第22-23页
        3.3.4 颈椎活动度的比较第23-25页
        3.3.5 颈部最大等长肌肉力量比较第25-27页
讨论第27-38页
    1 颈型颈椎病的中医病机第27页
    2 现代医学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第27-29页
        2.1 枕下肌群是维持颈椎稳定性的主要来源第27-28页
        2.2 长期低头等不良姿势导致枕下肌群废用性萎缩是颈源性头痛最常见最明显的枕下肌群病变第28-29页
        2.3 枕下肌群病变是引起颈型颈椎病发病的关键病机之一第29页
    3 推拿和颈椎导引操对疼痛VAS评分的作用第29-33页
        3.1 推拿手法对疼痛VAS评分的作用第29-31页
            3.1.1 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第29-30页
            3.1.2 理筋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第30页
            3.1.3 正骨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第30-31页
            3.1.4 拔伸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第31页
        3.2 推拿手法对颈部肌肉生物化学的作用第31页
        3.3 运动疗法对疼痛 VAS 评分的作用第31-33页
            3.3.1 运动疗法可以提高颈部肌肉力量第32页
            3.3.2 运动疗法可以提高颈部肌肉耐力降低疲劳度第32页
            3.3.3 运动疗法可以纠正不良姿势第32-33页
            3.3.5 运功疗法可以改善颈椎活动度第33页
    4 颈椎导引操第33-38页
        4.1 颈椎导引操作用机制的探讨第33-34页
        4.2 研究结果分析第34-36页
        4.3 颈椎导引操的锻炼时机与适应人群第36页
        4.4 练习颈椎导引操的注意事项第36-38页
结论第38-39页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附录一第45-52页
附录二第52-53页
附录三第53-54页
附录四第54-57页
附录五第57-58页
附录六第58-59页
附录七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积累型东南景天LRR-RLK基因家族分析及SaDRT100功能研究
下一篇:奶源跟踪和追溯系统软件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