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59页 |
| ·无线蜂窝通信网的发展与现状概述 | 第19-27页 |
| ·无线蜂窝通信网概述 | 第19-20页 |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 第20-22页 |
| ·超三代(B3G)和第四代(4G)无线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 第22-23页 |
| ·多业务无线蜂窝通信系统概述 | 第23-27页 |
| ·无线蜂窝通信网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概述 | 第27-32页 |
|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的基本考虑 | 第28-30页 |
| ·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的模型 | 第30-32页 |
| ·无线蜂窝通信网的系统容量 | 第32-35页 |
| ·影响系统容量的因素 | 第32-33页 |
| ·关于系统容量的研究现状 | 第33-35页 |
| ·无线蜂窝通信网的带宽分配方案(BAS) | 第35-49页 |
| ·无线蜂窝通信网的越区切换 | 第37-40页 |
| ·越区切换的分类 | 第37-38页 |
| ·越区切换的过程以及判据 | 第38-40页 |
| ·带宽分配方案的研究现状 | 第40-49页 |
| ·业务模型 | 第40-41页 |
| ·静态带宽分配方案(Static BAS) | 第41-44页 |
| ·动态带宽分配方案(Dynamic BAS) | 第44-47页 |
| ·多业务带宽分配方案(Multi-service BAS) | 第47-49页 |
| ·无线蜂窝通信网的呼叫接纳控制(CAC) | 第49-54页 |
| ·影响呼叫接纳控制算法的一些因素 | 第50-51页 |
| ·呼叫接纳控制算法的分类 | 第51-52页 |
| ·呼叫接纳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 第52-54页 |
|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内容安排 | 第54-59页 |
| 第二章 无线蜂窝通信网的系统容量研究 | 第59-94页 |
| ·引言 | 第59-62页 |
| ·无线传播模型 | 第62-68页 |
| ·各种无线电波传播环境的无线传播特性 | 第62-64页 |
| ·无线电波传播过程中的损耗和衰落 | 第64-68页 |
| ·路径损耗模型 | 第66页 |
| ·大尺度衰落模型 | 第66-67页 |
| ·小尺度衰落模型 | 第67-68页 |
| ·移动性模型 | 第68-74页 |
| ·低移动性模式 | 第70-71页 |
| ·中移动性模式 | 第71-73页 |
| ·高移动性模式 | 第73-74页 |
| ·无线蜂窝网中移动性对系统容量的影响 | 第74-75页 |
| ·系统模型 | 第74-75页 |
| ·业务模型 | 第75页 |
| ·移动性对系统容量影响的性能 | 第75-92页 |
| ·仿真环境的参数及移动性情形设定 | 第75-77页 |
| ·无预留带宽时的系统性能 | 第77-82页 |
| ·有预留带宽时的系统性能 | 第82-90页 |
| ·低预留带宽时系统的性能 | 第84-87页 |
| ·各种移动性情形和各个预留带宽取值共同对系统的性能的影响 | 第87-90页 |
| ·移动性对系统容量影响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分析 | 第90-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 第三章 无线蜂窝通信网中的多业务带宽分配方案(Multi-service BAS) | 第94-121页 |
| ·引言 | 第94-100页 |
| ·多业务带宽分配方案与QoS参数定义 | 第100-103页 |
| ·基本考虑 | 第100-101页 |
| ·系统模型 | 第101-102页 |
| ·QoS参数定义 | 第102-103页 |
| ·适合于自适应多媒体业务的多业务带宽分配方案 | 第103-108页 |
| ·自适应带宽分配方案 | 第103-105页 |
| ·本文提出的带宽分配方案的理论上限性能 | 第105-108页 |
|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8-113页 |
| ·数值仿真结果 | 第108-111页 |
| ·数值结果比较 | 第111-113页 |
| ·计算机仿真结果分析 | 第113-1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 第四章 无线蜂窝通信网的多业务呼叫接纳控制算法(Multi-service CAC) | 第121-137页 |
| ·引言 | 第121-123页 |
| ·多业务呼叫接纳控制算法 | 第123页 |
| ·自适应多媒体业务基本层的CAC算法(CAC_B) | 第123-125页 |
| ·自适应多媒体业务增强层的CAC算法(CAC_E) | 第125-127页 |
| ·非实时的数据业务的CAC算法(CAC_D) | 第127页 |
| ·计算机仿真结果 | 第127-135页 |
| ·情形一:低到达率和高比例的自适应多媒体到达 | 第128-131页 |
| ·情形二:高到达率和高比例的自适应多媒体到达 | 第131-134页 |
| ·情形三:高到达率和各种比例的自适应多媒体到达 | 第134-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 第五章 无线蜂窝通信网资源管理的仿真平台实现 | 第137-146页 |
| ·引言 | 第137页 |
| ·仿真平台的总体结构 | 第137-142页 |
| ·系统整体结构初始化部分 | 第138-139页 |
| ·外层主体循环部分 | 第139页 |
| ·内层主体循环部分 | 第139-142页 |
| ·仿真程序部分代码 | 第142-145页 |
| ·部分参数的初始化 | 第142页 |
| ·处理AM呼叫被中断的部分代码 | 第142-143页 |
| ·处理AM呼叫越区切换以及降格算法的部分代码 | 第143-145页 |
| ·处理AM呼叫补偿机制部分代码 | 第1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5-146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146-148页 |
| 致谢 | 第148-1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9-162页 |
| 个人简历 | 第162-163页 |
| 本文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和投出的文章 | 第163-166页 |
| 本文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