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概念、方法和篇章结构 | 第10-16页 |
第一节 几组基本概念 | 第10-13页 |
一、产业集群、企业集(簇)群和企业网络 | 第10-11页 |
二、关系、交易关系、关系契约与关系治理 | 第11-12页 |
三、合作竞争、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企业网络研究的方法论 | 第13-14页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企业网络经典理论文献评述 | 第16-30页 |
第一节 分工与专业化视角下的企业网络理论 | 第16-18页 |
一、亚当·斯密关于分工与专业化的思想 | 第16页 |
二、卡尔·马克思关于分工和生产组织的思想 | 第16-17页 |
三、杨小凯关于分工和经济组织的思想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交易费用经济学视角下的企业网络理论 | 第18-21页 |
一、混合治理思想 | 第18-20页 |
二、组织半结合概念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现代产权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网络理论 | 第21-23页 |
一、团队生产理论 | 第21-22页 |
二、不完全合同理论(GHM 理论)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战略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网络理论 | 第23-26页 |
一、作为组织结构形式的企业网络 | 第24页 |
二、作为竞争策略行为的企业网络 | 第24-26页 |
第五节 网络治理视角下的企业网络理论 | 第26-28页 |
一、网络治理:独立性与整体协调 | 第26-27页 |
二、战略协同:冲突与合作 | 第27-28页 |
第六节 小结和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企业网络的组织系统性质及其基本结构研究 | 第30-43页 |
第一节 企业网络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 第30-32页 |
一、企业网络的定义 | 第30-31页 |
二、企业网络的特征 | 第31页 |
三、企业网络的类型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社会分工系统中的企业网络 | 第32-36页 |
一、组织和组织系统的区分 | 第33-34页 |
二、企业网络的基本问题研究 | 第34-36页 |
第三节 组织系统中的关系束 | 第36-39页 |
一、企业网络的实质——关系束 | 第36页 |
二、组织间关系的基本结构 | 第36-39页 |
第四节 企业网络基本结构的拓朴学分析 | 第39-43页 |
一、表征网络结构特征的主要参数及其实际意义 | 第39-40页 |
二、企业网络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参数 | 第40-41页 |
三、几种常见的派生结构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企业网络形成与演变的博弈论分析(一)——适应性分析 | 第43-56页 |
第一节 企业网络的生存空间分析 | 第43-46页 |
一、基本假说 | 第43-44页 |
二、企业网络的生存空间 | 第44-46页 |
第二节 企业网络的形成及其结构的模型分析 | 第46-49页 |
一、静态模型 | 第46-47页 |
二、动态模型(一) | 第47-49页 |
第三节 企业网络适应性的博弈制度安排:来自演化博弈论的解释 | 第49页 |
第四节 知识传播、学习行为和适应性博弈 | 第49-56页 |
一、外部性、网络效应与共同知识的传播机制 | 第49-52页 |
二、学习能力与学习行为 | 第52-53页 |
三、复杂性适应系统与适应性博弈 | 第53-56页 |
第五章 企业网络形成与演变的博弈论分析(二)——稳定性分析 | 第56-70页 |
第一节 企业网络的演变及其结构的模型分析 | 第56-58页 |
一、平衡演化路径 | 第56页 |
二、动态模型(二) | 第56-58页 |
第二节 合作伙伴选择的动态博弈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关于重复博弈的几个基本命题 | 第59-63页 |
一、命题1 | 第60-61页 |
二、命题2 | 第61-62页 |
三、命题3 | 第62-63页 |
第四节 企业网络稳定性的博弈制度安排:来自演化博弈论的解释 | 第63-70页 |
一、元制度Ⅰ:习俗性产权 | 第63-64页 |
二、元制度Ⅱ:社区规范 | 第64-66页 |
三、惠顾关系和俱乐部规范 | 第66-67页 |
四、集体主义的文化信念 | 第67-70页 |
结束语:进一步研究的一个日程表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75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