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道路客运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 本论文结构框架 | 第10-11页 |
§1-5 本论文主要结论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社会经济与客运交通枢纽发展概况 | 第12-22页 |
§2-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2-1-1 经济地理概况 | 第12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2-14页 |
§2-2 道路客运交通发展概况 | 第14-22页 |
2-2-1 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2-2-2 客运交通枢纽发展现状 | 第16-22页 |
第三章 道路客运发展前景及运输量预测 | 第22-41页 |
§3-1 预测的内容和步骤 | 第22页 |
§3-2 基础资料的收集 | 第22-24页 |
§3-3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 第24-25页 |
§3-4 客运总量预测 | 第25-36页 |
3-4-1 时间序列法预测 | 第26-29页 |
3-4-2 回归分析法预测 | 第29-31页 |
3-4-3 灰预测法预测 | 第31-34页 |
3-4-4 弹性系数法预测 | 第34-35页 |
3-4-5 组合预测模型 | 第35-36页 |
§3-5 客运组织量预测 | 第36-40页 |
§3-6 客运适站量预测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客运站场的布局规划 | 第41-48页 |
§4-1 布局原则 | 第41-42页 |
§4-2 布局方法 | 第42-43页 |
4-2-1 重心法 | 第42页 |
4-2-2 离散模型选址 | 第42页 |
4-2-3 经验法 | 第42-43页 |
§4-3 站场规模的确定 | 第43-44页 |
§4-4 布局方案 | 第44-47页 |
§4-5 社会评价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站场布局方案评价 | 第48-59页 |
§5-1 评价方法 | 第48-52页 |
5-1-1 层次分析法 | 第48-50页 |
5-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50-52页 |
§5-2 布局方案综合评价的步骤 | 第52页 |
§5-3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52-53页 |
§5-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3-54页 |
§5-5 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54-59页 |
5-5-1 隶属度的概念 | 第54-55页 |
5-5-2 定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55页 |
5-5-3 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55-57页 |
5-5-4 应用实例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系统设计 | 第59-64页 |
§6-1 生产服务系统 | 第59页 |
§6-2 组织管理系统 | 第59-60页 |
6-2-1 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59-60页 |
6-2-2 系统的层次结构 | 第60页 |
§6-3 通信信息系统 | 第60-62页 |
6-3-1 系统设计的原则 | 第61页 |
6-3-2 系统的功能 | 第61-62页 |
§6-4 辅助服务系统 | 第62-64页 |
第七章 方案实施与政策建议 | 第64-67页 |
§7-1 实施序列 | 第64-65页 |
§7-2 政策与建议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