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62井区上奥陶统礁滩体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引言 | 第6-11页 |
·立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6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6-7页 |
·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7-9页 |
·论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7-8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8-9页 |
·论文工作量 | 第9页 |
·论文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新认识 | 第9-11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1-30页 |
·区域构造特征概述 | 第11-14页 |
·工区及构造区位置 | 第11-12页 |
·构造演化史 | 第12-14页 |
·地层对比及变化特征 | 第14-25页 |
·地层划分 | 第14-17页 |
·地层对比 | 第17-25页 |
·沉积相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25-30页 |
·棚缘骨架礁亚相 | 第26-27页 |
·棚缘灰泥丘亚相 | 第27-28页 |
·棚缘粒屑滩亚相 | 第28-29页 |
·滩(丘)间海 | 第29-30页 |
3 储层特征描述 | 第30-45页 |
·储层岩石学类型 | 第30-31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31-37页 |
·储层孔渗特征 | 第31-35页 |
·储层孔隙特征 | 第35-37页 |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37-45页 |
·宏观储集空间 | 第38-40页 |
·微观储集空间 | 第40-42页 |
·储集类型 | 第42-45页 |
4 储层成岩作用及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 第45-76页 |
·成岩作用类型、特征 | 第45-61页 |
·成岩阶段划分 | 第61页 |
·储层发育成因模式 | 第61-66页 |
·同生期溶蚀作用储层发育模式 | 第61-65页 |
·埋藏溶蚀作用储层发育模式 | 第65页 |
·侵蚀面溶蚀作用储层发育模式 | 第65-66页 |
·储层孔隙演化 | 第66-71页 |
·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 第71-76页 |
·沉积相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 第71-74页 |
·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 第74-75页 |
·构造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第75-76页 |
5 储层评价预测 | 第76-97页 |
·储层评价标准 | 第76-78页 |
·储层纵横向发育特征 | 第78-92页 |
·储层在垂向剖面上的分布 | 第78页 |
·储层横向对比特征分析 | 第78-86页 |
·储层地质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 | 第86-92页 |
·储层综合评价预测 | 第92-97页 |
·储层厚度及孔隙度的平面变化 | 第92-96页 |
·储层分布评价预测 | 第96-97页 |
6 结论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103-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