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 ·蜗杆传动的分类 | 第10页 |
| ·蜗杆传动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 ·无侧隙蜗杆传动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2 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结构与建模 | 第14-22页 |
| ·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 ·三维几何模型 | 第15-21页 |
| ·蜗杆齿面方程 | 第15-18页 |
| ·三维建模方法 | 第18-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3 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运动性能分析 | 第22-33页 |
| ·齿面啮合性能参数 | 第22-23页 |
| ·传动几何参数对啮合性能影响分析 | 第23-32页 |
| ·同一中心距下参数分析 | 第23-26页 |
| ·不同中心距下参数分析 | 第26-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4 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副承载能力分析 | 第33-50页 |
| ·有限元法及ANSYS Workbench 软件的介绍 | 第33-35页 |
| ·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第35-43页 |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35-37页 |
| ·材料属性定义 | 第37-38页 |
| ·命名选择集 | 第38页 |
| ·齿面接触对的创建 | 第38-39页 |
| ·网格划分 | 第39-41页 |
| ·边界条件和载荷处理 | 第41-42页 |
| ·求解计算 | 第42-43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 ·接触线上应力分布 | 第43-45页 |
| ·齿间载荷分配 | 第45页 |
| ·强度分析 | 第45-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5 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啮合刚度分析 | 第50-64页 |
| ·啮合刚度分析模型 | 第50-51页 |
| ·各刚度的求解 | 第51-57页 |
| ·齿间接触变形刚度 | 第51-53页 |
| ·蜗轮齿的弯曲变形刚度 | 第53-55页 |
| ·蜗杆齿的弯曲变形刚度 | 第55-57页 |
| ·数值结果分析 | 第57-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6 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动力学分析 | 第64-77页 |
| ·动力学模型 | 第64-69页 |
| ·建模依据 | 第64页 |
| ·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 第64-66页 |
| ·动力学方程 | 第66-69页 |
| ·模型的参数分析 | 第69-73页 |
| ·轴的弯曲刚度 | 第69-70页 |
| ·轴的轴向刚度 | 第70-71页 |
| ·轴的扭转刚度 | 第71页 |
| ·等效扭转刚度 | 第71-73页 |
| ·动力学模型求解及分析 | 第73-76页 |
| ·小结 | 第76-77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