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介绍 | 第8-10页 |
·DVB 介绍 | 第10-11页 |
·IPOD 系统介绍 | 第11-12页 |
·软硬件协同设计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硬件平台的设计 | 第15-33页 |
·硬件平台实现功能 | 第15-16页 |
·Altera Stratic PCI 开发平台介绍 | 第16-20页 |
·Altera Stratic PCI 开发平台介绍 | 第16-20页 |
·Altera Stratic PCI 开发平台使用情况 | 第20页 |
·基于Cyclone FPGA 的硬件平台设计 | 第20-32页 |
·Cyclone FPGA 介绍 | 第20-21页 |
·电源设计 | 第21-25页 |
·馈电网络设计 | 第25-26页 |
·FPGA 配置网络设计 | 第26-28页 |
·PCI 数据总线设计 | 第28-30页 |
·测试网络设计 | 第30-31页 |
·硬件平台性能指标 | 第31-32页 |
·性能比较 | 第32-33页 |
第3章 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33-49页 |
·系统层次关系 | 第33-34页 |
·函数层次关系 | 第34页 |
·NIC 工作过程 | 第34-37页 |
·启动过程 | 第34-35页 |
·工作过程 | 第35-36页 |
·接收数据过程 | 第36-37页 |
·驱动程序函数说明 | 第37-38页 |
·驱动程序模块 | 第38-45页 |
·驱动程序初始化 | 第39-40页 |
·NIC 设备初始化 | 第40-42页 |
·NIC 设备状态的设置与查询 | 第42-43页 |
·NIC 中断数据传输 | 第43-44页 |
·Miniport 数据和异常处理 | 第44-45页 |
·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之间的通信关系 | 第45-49页 |
·WDM 结构框架 | 第46页 |
·WDM 和NDIS 的结合 | 第46-47页 |
·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之间的通信过程 | 第47-49页 |
第4章 应用程序的设计 | 第49-56页 |
·功能定义 | 第49-50页 |
·模块划分 | 第50页 |
·界面设计方案 | 第50-52页 |
·系统实现 | 第52-56页 |
第5章 产品化设计 | 第56-70页 |
·高速PCB 的设计 | 第56-63页 |
·电磁兼容 | 第56-57页 |
·信号完整性 | 第57-59页 |
·设计方法 | 第59-63页 |
·PCB 边界扫描 | 第63-66页 |
·JTAG 测试接口 | 第63-64页 |
·JTAG 测试控制器 | 第64页 |
·测试数据寄存器 | 第64-65页 |
·指令寄存器 | 第65-66页 |
·关于EP1C3 替换EP1C6 的设计 | 第66-70页 |
·EP1C3 与EP1C6 的区别 | 第67页 |
·箝位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 第67-68页 |
·实际设计方法 | 第68-69页 |
·生产成本考虑 | 第69-70页 |
第 6 章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与声明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