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5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19页 |
| ·创伤性休克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内皮素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内皮素系统在休克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ET-1的变化及其拮抗剂的治疗作用 | 第19-25页 |
| ·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制作 | 第19页 |
| ·实验分组、检测方法及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 ·实验分组 | 第19-20页 |
| ·检测方法 | 第20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20页 |
| ·实验结果 | 第20-21页 |
| ·血浆ET-1浓度及PaO_2变化 | 第20-21页 |
| ·血浆ET-1浓度与PaO_2相关性研究 | 第21页 |
| ·对平均存活时间的影响 | 第21页 |
| ·讨论及小结 | 第21-25页 |
| ·血浆ET-1在创伤性休克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 ·选择性ET_AR受体拮抗剂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 第22-23页 |
| ·非选择性ET_(A/B)受体拮抗剂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 第23页 |
| ·中药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创伤性休克大鼠重要脏器ET-1基因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 第25-31页 |
| ·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制作 | 第25页 |
| ·实验分组、检测指标及统计方法 | 第25-27页 |
| ·实验分组 | 第25页 |
| ·组织提取 | 第25页 |
| ·总RNA提取 | 第25-26页 |
| ·半定量RT-PCR | 第26-27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 ·实验结果 | 第27-29页 |
| ·RNA纯度检验 | 第27页 |
| ·ppET-lmRNA表达的RT-PCR检测结果 | 第27-29页 |
| ·讨论及小结 | 第29-31页 |
| ·讨论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ET-1等相关因子在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中的变化 | 第31-37页 |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1-32页 |
|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31-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33页 |
| ·休克组血浆P-Sel、ET-1及N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 第32页 |
| ·不同程度休克血浆P-Sel、ET-1及NO含量变化比较 | 第32页 |
| ·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浆P-Sel、ET-1及NO含量变化比较 | 第32-33页 |
| ·讨论及小结 | 第33-37页 |
|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P-Sel变化及意义 | 第33页 |
|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ET-1变化及意义 | 第33-34页 |
|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NO变化及意义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主要结论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 附录 | 第45-55页 |
| ●ET分子结构及其特征 | 第45页 |
| ●ET-1血管活性作用机制 | 第45-46页 |
| ●ET作用机制 | 第46-47页 |
| ●ET生成过程和ET系统抑制药的作用部位示意图 | 第47页 |
| ●非肽类ET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研究概况 | 第47-48页 |
| ●综述 | 第48-54页 |
| ●中英文名词对照与缩写 | 第54-55页 |
| 成果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58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