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页 |
一、龙献图生平、交游及著作版本概况 | 第15-19页 |
二、龙献图诗歌的思想内容 | 第19-28页 |
1、寄情山水 托物吊古 | 第20-23页 |
2、酬唱赠答 宴游送别 | 第23-25页 |
3、关注民生 感叹世事 | 第25-27页 |
4、亲情无间 敦励慰勉 | 第27-28页 |
三、龙献图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28-50页 |
1、淡远清微 | 第28-34页 |
2、情切景丽 事达理真——人生与抒写性灵的杂糅 | 第34-38页 |
3、白描——勾勒生活的大手笔 | 第38-43页 |
4、生活场面及意象的组合艺术 | 第43-50页 |
四、龙献图诗歌的地位、影响及艺术得失 | 第50-52页 |
《易安堂集》校注 | 第52-214页 |
凡例 | 第53-54页 |
《耕余草》校注 | 第54-161页 |
田家冬兴二首 | 第54页 |
晚眺 | 第54页 |
桃源行 | 第54-55页 |
题林春郊游春图 | 第55页 |
秋日雨霁晚步江上 | 第55页 |
种菜 | 第55-56页 |
春草 | 第56页 |
公车北上留别诸知己 | 第56页 |
衡阳舟中 | 第56页 |
岳阳楼 | 第56-57页 |
京邸送春 | 第57页 |
过卢沟桥 | 第57-58页 |
邯郸早发 | 第58页 |
汤阴岳武穆祠 | 第58页 |
七月三日归家厨下乏米感赋 | 第58-59页 |
犬 | 第59页 |
读史偶成(二首) | 第59页 |
睡起 | 第59-60页 |
杂感二首 | 第60页 |
邵璜溪刺史惠酒 | 第60-61页 |
雨后庭中步月 | 第61页 |
野烧 | 第61页 |
再迭前韵 | 第61页 |
寒夜不寐 | 第61-62页 |
种菊 | 第62页 |
久雨,敝庐倾漏,水溢庭除,僮仆喧嚷终夜,欲濬之而未能,因示以诗(二首) | 第62-63页 |
舟中呈关柰原同年 | 第63页 |
舟中阻雨 | 第63页 |
阻风 | 第63页 |
洞庭湖 | 第63-64页 |
祭风台 | 第64页 |
渡黄河 | 第64页 |
道中书感 | 第64-65页 |
关柰原同年枉过喜晤韦松崖孝廉即事同作用昌黎山石诗韵 | 第65页 |
邯郸题壁 | 第65-66页 |
道旁柳(三首) | 第66页 |
瓦店阻雨 | 第66页 |
种松 | 第66页 |
白桃花二首 | 第66-67页 |
岁暮述怀 | 第67-68页 |
病中偶成二首 | 第68页 |
月夜独坐四首 | 第68-69页 |
崩屋叹 | 第69-70页 |
春燕 | 第70页 |
春日示同学 | 第70-71页 |
寄怀刘横江孝廉 | 第71-72页 |
过黄芷畦同年时,芷畦谒选都门诗以寄怀 | 第72页 |
绿珠井(二首) | 第72-73页 |
昆仑关 | 第73页 |
海棠桥 | 第73-74页 |
碧虚亭 | 第74页 |
晚步 | 第74页 |
落花 | 第74页 |
落叶 | 第74页 |
落卷 | 第74-75页 |
落齿 | 第75页 |
寄衣曲 | 第75页 |
戽水谣 | 第75-76页 |
凉夜 | 第76页 |
夜归 | 第76页 |
辛酉除夕从弟开文索书桃符书此以应 | 第76-77页 |
题林癯奴先生托钵图(二首) | 第77页 |
柬门人朱卓亭孝廉 | 第77页 |
中秋无月 | 第77-78页 |
五十初度感赋四首(四首) | 第78-79页 |
松庐明府枉过,送归,半途大雷雨,水涨不得渡,觅宿家五弟别业,明日戏柬以诗 | 第79-80页 |
山中初夏 | 第80页 |
晓起即事 | 第80-81页 |
举家病疫时值五日赋诗三首 | 第81页 |
柳絮 | 第81页 |
题画 | 第81-82页 |
刘灵溪夫子重宴鹿鸣恭纪四首 | 第82页 |
送同年熊梦庵员外赴阙 | 第82-83页 |
甲子除夕 | 第83页 |
寄内三首 | 第83-84页 |
陈春宇剌史同年偕令弟蕉雪中翰门前植槐树数本题诗奉赠(二首) | 第84-85页 |
夏日,朱松庐明府招饮,喜晤许晓峦进士即席赋诗 | 第85页 |
陈蕉雪中翰惠簟用昌黎郑群赠簟诗韵赋谢 | 第85-86页 |
立秋日赐书楼雅集醉后赋此 | 第86-87页 |
秋夜独坐有怀于可斋秀才二首 | 第87-88页 |
秋夜闻蛩 | 第88页 |
九日偕陈香圃孝廉、春宇刺史、蕉雪中翰游丰山,还登赐书楼(二首) | 第88-89页 |
菊花 | 第89页 |
送朱松庐明府之官陇右(二首) | 第89页 |
偶感 | 第89-90页 |
冬至后三日莪青书屋小集,以冬至阳生春又来为韵拈得文字 | 第90-91页 |
元旦雪作歌 | 第91页 |
人日访韦松崖孝廉 | 第91-92页 |
丙寅春日赴横山书馆道中口号示文儿 | 第92页 |
得吕月沧孝廉书却寄 | 第92-93页 |
陈蕉雪中翰辱跋拙稿赋诗志谢 | 第93-94页 |
鼠 | 第94页 |
蚤 | 第94页 |
蚊 | 第94-95页 |
眼昏 | 第95-96页 |
惜余春次陈蕉雪中翰韵 | 第96页 |
送春次陈蕉雪中翰韵 | 第96-97页 |
席上见苍蝇 | 第97页 |
忧旱四首 | 第97-98页 |
陈香圃孝廉惠水晶蒲萄走笔赋谢(二首) | 第98页 |
不觉 | 第98-99页 |
书荆轲传后 | 第99-100页 |
陈蕉雪中翰惠归州金星石砚走笔志谢(二首) | 第100页 |
陈香圃孝廉题山水小幅见赠赋答一首 | 第100页 |
西施 | 第100-101页 |
文君 | 第101-102页 |
昭君 | 第102页 |
太真 | 第102-103页 |
陈蕉雪中翰招同贤大阮香圃孝廉赏菊次韵奉和 | 第103-104页 |
采买谣 | 第104-105页 |
归家日作 | 第105页 |
得朱松庐明府书却寄二首(二首) | 第105-106页 |
吕月沧病危,死而复苏。力疾寄诗留诀,读之泫然,立遣舍弟辈驰视,则渐就痊,可知为无妄之疾也,口号一首用答前什 | 第106页 |
猛虎谣 | 第106-107页 |
暑夜庭中赏月 | 第107-108页 |
出门 | 第108页 |
舟中除夕 | 第108页 |
舟中立春 | 第108-109页 |
舟夜不寐 | 第109页 |
赤壁怀古 | 第109页 |
黄鹤楼 | 第109-110页 |
武胜关 | 第110-111页 |
过邓禹故里 | 第111页 |
戊辰小除之平乐广文任(四首) | 第111-112页 |
学署东西植槐树四本,诗以纪事 | 第112页 |
春日即事呈同斋诸公 | 第112页 |
首夏即事 | 第112-113页 |
张友堂明府招饮道乡书院 | 第113页 |
送张友堂明府 | 第113-114页 |
访单月亭参军(二首) | 第114-115页 |
昭州城晚眺 | 第115页 |
岁暮感怀 | 第115页 |
署后园蔬持盛,每餐撷食不尽,园丁请鬻于市,诗以遣之 | 第115-116页 |
岁除放歌 | 第116页 |
元旦打春歌 | 第116-117页 |
龙灯(四首) | 第117页 |
祝张母王太孺人寿 | 第117-119页 |
祝景榴村郡伯四十初度 | 第119-120页 |
斋中独坐(四首) | 第120-121页 |
王坦之明府雨中招饮迟,张昂夫不至,寄诗奉怀 | 第121页 |
昭州苦雨 | 第121页 |
立秋日作 | 第121-122页 |
次单仲起留别原韵即送其与乃兄月亭归里(四首) | 第122-123页 |
秋日斋中即事(七首) | 第123页 |
雁 | 第123页 |
寄怀张可亭学博 | 第123-124页 |
次岑问涛学博早秋遣兴原韵(二首) | 第124页 |
得同年李秋室学博书却寄 | 第124-125页 |
题赊米折子(并小引) | 第125页 |
芙蓉树一首寄怀家雷塘学博 | 第125-126页 |
春日独游金富宫(二首) | 第126页 |
次日复登凤凰楼 | 第126-127页 |
竹马 | 第127页 |
昭州试院即事呈汪文轩学使(二首) | 第127-128页 |
试院大榕树歌 | 第128页 |
夏日斋中即事(三首) | 第128-129页 |
闲坐 | 第129页 |
竹夫人(六首) | 第129-131页 |
春日舟中作 | 第131页 |
黎晓堂学博以其尊人清川先生画册索题(二首) | 第131页 |
谒朱将军墓 | 第131-132页 |
悼仆(四首) | 第132-133页 |
送黎晓堂学博 | 第133页 |
昭州试院即事再迭前韵呈汪文轩学使(二首) | 第133-134页 |
九日登凤凰楼(二首) | 第134页 |
题耕读图(二首) | 第134页 |
题唐氏一门双节录 | 第134-136页 |
观欧阳葆真少尉寓斋所藏书画 | 第136-137页 |
移竹 | 第137页 |
寄祝阳前山封翁暨德配周太孺人六旬双庆 | 第137页 |
清明扫仆墓用谢梅庄先生韵 | 第137-138页 |
春日早起 | 第138页 |
送单月亭之任郁林(四首) | 第138页 |
李秋室同年学博 | 第138-139页 |
次袁醴庭学博至平乐韵(四首) | 第139-140页 |
袁醴庭学博以丹砂见遗赋谢一首 | 第140页 |
感兴(三首) | 第140-141页 |
读史有感 | 第141-142页 |
呈明坦斋郡伯(二首) | 第142-143页 |
和明坦斋郡伯小园闲眺原韵 | 第143页 |
朱荫涂明府移寓袁醴庭学博斋中以诗奉柬 | 第143-144页 |
初寒 | 第144页 |
和明坦斋郡伯日暮登台即景原韵 | 第144页 |
六十自寿(二首) | 第144-145页 |
春日同韦和斋、蒋萃亭、欧兰畦、家雷塘学博谒朱将军墓,游水月庵,渡江登金富宫,晚归共饮小斋 | 第145页 |
凉夜即事(四首) | 第145-146页 |
七夕口占(二首) | 第146页 |
无量行宫访唐莲舫明府(二首) | 第146-147页 |
风筝(二首) | 第147页 |
对镜 | 第147页 |
萤 | 第147-148页 |
俸满回省验看,未得给假旋里,登舟怅然有作 | 第148-149页 |
以冬笋遗唐莲舫明府并媵以诗(二首) | 第149页 |
雪夜作歌柬唐莲舫明府 | 第149-150页 |
和明坦斋郡伯冬日漫兴元韵 | 第150页 |
和明府斋郡伯闲中偶成原韵(二首) | 第150-151页 |
向唐莲舫明府借酒 | 第151-152页 |
感兴(二首) | 第152页 |
再送唐莲舫明府改官归里 | 第152-153页 |
送友堂明府扶母榇归里 | 第153页 |
存欣斋别驾招饮陪张友堂明府文子立秀才 | 第153-154页 |
雪美人(六首) | 第154-155页 |
暮春病起作 | 第155-156页 |
书怀 | 第156页 |
乙亥暮春送妻子归里(二首) | 第156页 |
秋夜感怀 | 第156页 |
九日访袁醴庭学博,时值卧病,不得登高,怅然而返(三首) | 第156-157页 |
和阳鉴堂庶常由广州至香山返棹肇庆舟中原韵(二首) | 第157-158页 |
迎春口号(八首) | 第158-159页 |
赴都谒选别袁醴庭学博(二首) | 第159页 |
别家雷塘(二首) | 第159-161页 |
《宦游小草》校注 | 第161-185页 |
舟中阻雨 | 第161页 |
舟中午日 | 第161页 |
空舲峡 | 第161-162页 |
抵归州口号 | 第162页 |
归州访李心湖刺史(二首) | 第162页 |
谒屈原大夫祠 | 第162-163页 |
当阳县怀古 | 第163页 |
当阳道中经长阪坡灞陵桥诸古迹慨然有作 | 第163-164页 |
南阳道中阻雨 | 第164页 |
杂咏 | 第164页 |
谒钱南园夫子墓感赋四首 | 第164-165页 |
悯忠寺早起即事呈同考诸君子 | 第165-166页 |
早起闻乌 | 第166页 |
赠本毅堂少尉 | 第166-168页 |
高雨楼明府见访 | 第168页 |
送同年赵酉樵明府致仕旋里 | 第168-169页 |
六十六岁得子口号志喜 | 第169页 |
同年朱美堂明府以诗致贺次韵奉告 | 第169页 |
和周哲斋别驾见访原韵 | 第169页 |
花朝作歌 | 第169-170页 |
哭门人李伯贞学博(并序) | 第170页 |
滇南春暮(四首) | 第170-171页 |
述怀 | 第171页 |
秋日约袁升庭明府、周哲斋别驾、夏铸山司马、曾树堂少尉,游近华浦,登大观楼(二首) | 第171-172页 |
自题扇面(二首) | 第172-173页 |
重阳后一日作家书即题纸尾 | 第173页 |
祝张古余观察七十寿(四首) | 第173-174页 |
送同年朱美堂明府旋闽 | 第174页 |
次美堂留别原韵 | 第174-175页 |
送杨一亭少尹归养 | 第175页 |
昆华仙馆即事 | 第175-176页 |
滇中午日(二首) | 第176页 |
秋雁四首 | 第176-177页 |
昆华仙馆即事再迭前韵 | 第177-178页 |
跋王幼海郡伯石霣纪异诗后(并序)(二首) | 第178页 |
松竹老人画扇见赠走笔赋谢(二首) | 第178页 |
王广文以诗见赠次韵奉答 | 第178-179页 |
留别王幼海郡伯(二首) | 第179-180页 |
送邵东井旋里(二首) | 第180页 |
谒陈午桥学使(二首) | 第180-181页 |
题同年朱美堂明府美人图 | 第181页 |
陈午桥学使赐诗送行次韵奉答(并序)(二首) | 第181-182页 |
送张古余观察致仕归里(二首) | 第182-183页 |
古余观察赐诗赠行敬次原韵 | 第183页 |
龙场驿 | 第183页 |
黔中道上(二首) | 第183-185页 |
《归田草》校注 | 第185-214页 |
抵家(二首) | 第185页 |
山中守岁 | 第185页 |
七十自寿二首 | 第185-186页 |
封翁陈蕉雪中翰次韵寄祝再叠谢之(二首) | 第186-187页 |
花朝口号 | 第187页 |
悼鹦鹉(并序) | 第187页 |
驱蝇(二首) | 第187-188页 |
种田 | 第188页 |
戏题桃源记后(二首) | 第188-189页 |
捣衣曲(二首) | 第189页 |
迁居又村新宅,诗以落之(二首) | 第189-190页 |
月下独坐有感俗传嫦娥故事戏拈三绝句(三首) | 第190页 |
挽同年陈春宇郡伯暨其配庄恭人双榇(二首) | 第190-191页 |
冬日遣兴示门人王书三孝廉(二首) | 第191-192页 |
种花杂咏(五首) | 第192页 |
饭鱼 | 第192-193页 |
初夏述怀 | 第193页 |
山中四时遣兴(四首) | 第193-194页 |
挽封翁陈蕉雪中翰(二首) | 第194页 |
笔 | 第194-195页 |
墨 | 第195页 |
纸 | 第195页 |
砚 | 第195页 |
镜 | 第195页 |
烛 | 第195页 |
灯 | 第195-196页 |
剑 | 第196页 |
杖 | 第196页 |
偶成四首 | 第196-198页 |
避地 | 第198页 |
小除日卧病至灯节,犹未能起,卧闻看灯人语喧闹,枕上感赋一首 | 第198页 |
门人陈莲史殿撰枉过 | 第198-199页 |
春游即景 | 第199页 |
书事 | 第199页 |
中秋对月感怀 | 第199页 |
节届重阳砌下菊花各赋一首(三首) | 第199-200页 |
山居遣兴(二首) | 第200页 |
佛手相(二首) | 第200-201页 |
哭启文从弟 | 第201页 |
后圃垂丝海棠一株为羊所践,诗以悼之 | 第201-202页 |
和门入陈莲史殿撰北上途次寄别原韵(二首) | 第202页 |
预营生圹袝于先人墓左,工讫,诗以落之 | 第202-203页 |
题杨筠亭遗像(二首) | 第203页 |
春日即景 | 第203页 |
晤吕月沧司马 | 第203-204页 |
示寅绶 | 第204页 |
乾隆癸巳,余年来冠补博士弟子员,今花甲一周矣。作重游泮水,诗以自慰(二首) | 第204-205页 |
答吕月沧司马游山之约(三首) | 第205页 |
感怀 | 第205-206页 |
不觉 | 第206页 |
八十自寿(四首) | 第206-207页 |
八十生辰,李崖竹广文寄诗志祝,次韵奉答 | 第207-209页 |
吕月沧司马,张东崖明府,黄春庭庶常,李崖竹广文,赐和自寿小诗,再叠前韵奉酬(四首) | 第209-210页 |
寅绶授室 | 第210页 |
病中吟 | 第210-211页 |
病起口号 | 第211页 |
和吕月沧司马移居原韵二首 | 第211页 |
自题画像 | 第211-212页 |
七夕口占(二首) | 第212页 |
感兴(四首) | 第212-213页 |
饯燕 | 第213-214页 |
参考文献 | 第214-217页 |
附录 | 第217-221页 |
后记 | 第221-22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