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行政法论文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研究

引言第1-12页
第一章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概述第12-24页
 一、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界定第12-17页
  (一) 行政补偿第12-15页
  (二)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第15-17页
 二、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第17-21页
  (一) 行政补偿理论基础概述第17-19页
  (二)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第19-21页
 三、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构成要件第21-24页
  (一)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主体要件第21页
  (二)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行为要件第21-22页
  (三)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公共利益要件第22页
  (四)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客体要件第22-23页
  (五)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损失利益要件第23-24页
第二章 我国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4-28页
 一、国外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制度的概况第24-26页
 二、我国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制度的现状第26-27页
 三、我国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第三章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基本原则第28-38页
 一、人权保障原则第29-31页
  (一) 人权保障原则概述第29-30页
  (二) 人权保障原则和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第30-31页
 二、利益平衡原则第31-35页
  (一) 利益平衡原则概述第32-34页
  (二) 利益平衡原则和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第34-35页
 三、依法补偿原则第35-37页
  (一) 依法补偿原则概述第35页
  (二) 依法补偿原则和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第35-37页
 四、及时补偿原则第37-38页
  (一) 及时补偿原则概述第37页
  (二) 及时补偿原则及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第37-38页
   1. 应建立健全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时效制度第37-38页
   2. 应确立事先补偿为主、事后补偿为辅的补偿原则第38页
第四章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范围第38-53页
 一、行为范围第38-40页
  (一) 抽象行政行为第38-39页
  (二) 具体行政行为第39页
  (三) 事实行为第39-40页
  (四) 公权力附随效果第40页
 二、事项范围第40-46页
  (一) 关于行政补偿事项范围概述第40-42页
  (二) 我国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范围第42-46页
  (三)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事项的排除范围第46页
 三、权益范围第46-53页
  (一) 权益内容范围第46-52页
   1. 对人身权的补偿第47-50页
   2. 对其他非财产权的补偿第50-52页
  (二) 权益损失范围第52-53页
第五章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标准和方式第53-60页
 一、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标准第53-57页
  (一)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标准的指导原则第53-54页
  (二) 我国非财产权损失的行政补偿标准第54页
  (三) 完善我国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标准的思考第54-57页
 二、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的方式第57-60页
  (一) 恢复性救济方式第58页
  (二) 慰抚性救济方式第58-60页
第六章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程序及救济程序第60-69页
 一、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程序第60-65页
  (一) 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程序第61-64页
   1. 主动补偿程序第61-62页
   2. 应申请补偿程序第62-64页
  (二) 完善我国非财产权损失行政抬偿程序需要注意的问题第64-65页
 二、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救济程序第65-69页
  (一) 行政复议第65-66页
  (二) 行政补偿诉讼第66-69页
   1. 补偿诉讼概述第66-67页
   2. 我国行政补偿诉讼的法律依据第67-68页
   3. 健全我国行政补偿诉讼立法的途径第68-69页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后记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学生汉英翻译中名词误用的认知研究
下一篇:我国资产评估质量的经济学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