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3页 |
| 1 绪论 | 第13-2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7-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本文的创新 | 第18-20页 |
| 2 可移动文化遗产 | 第20-38页 |
| ·遗产概念的嬗变 | 第20-26页 |
| ·遗产概念的内涵 | 第20-21页 |
| ·遗产概念的外延 | 第21-26页 |
| ·交融的“文化遗产”与“文化财产” | 第26-28页 |
| ·文化遗产 | 第26页 |
| ·文化财产 | 第26-28页 |
| ·遗产坐标中的可移动文化遗产 | 第28-34页 |
| ·中外定义及其评介 | 第28-30页 |
|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界定 | 第30-34页 |
|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具体化 | 第34-36页 |
| 研究小结 | 第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3 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 | 第38-60页 |
| ·保护概述 | 第38-48页 |
| ·保护的含义 | 第38-40页 |
| ·保护的原则 | 第40-41页 |
| ·保护的动因 | 第41-48页 |
| ·保护的历史 | 第48-52页 |
| ·早期的保护实践 | 第49-50页 |
| ·保护科学的产生 | 第50-51页 |
| ·保护的发展 | 第51-52页 |
| ·保护的现状 | 第52-55页 |
| ·保护的成绩 | 第52-54页 |
| ·保护的缺憾 | 第54-55页 |
| ·保护的未来 | 第55-57页 |
| 研究小结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4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 | 第60-89页 |
| ·保护系统的复杂性 | 第60-75页 |
| ·复杂与复杂性 | 第60-61页 |
| ·系统复杂性分析 | 第61-74页 |
| ·系统复杂性的根源 | 第74-75页 |
| ·复杂性与保护体系的构建 | 第75-85页 |
| ·保护体系构建的依据 | 第75-78页 |
| ·保护系统的总体目标 | 第78-79页 |
| ·总体目标的实现 | 第79-85页 |
| ·保护体系的应用 | 第85-87页 |
| 研究小结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89页 |
| 5 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技术推进 | 第89-123页 |
| ·保护技术概述 | 第89-92页 |
| ·保护技术的含义 | 第89-90页 |
| ·保护技术的分类 | 第90-92页 |
| ·保护技术的推进 | 第92-95页 |
| ·推进的动因 | 第92页 |
| ·推进的要求 | 第92-93页 |
| ·推进的模型 | 第93-95页 |
| ·模型的应用条件 | 第95-110页 |
| ·应用条件略述 | 第95页 |
| ·基础条件分析 | 第95-98页 |
| ·技术条件详解 | 第98-110页 |
| ·保护技术推进策略 | 第110-121页 |
| ·前端控制技术 | 第110页 |
| ·整体性预防技术 | 第110-114页 |
| ·部分与个体控制技术 | 第114-117页 |
| ·数字化保护技术 | 第117-121页 |
| 研究小结 | 第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23页 |
| 6 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组织实施 | 第123-157页 |
| ·组织再造:保护的必由之路 | 第123-135页 |
| ·组织与组织再造 | 第123-124页 |
| ·不良性:现有组织的基本特征 | 第124-127页 |
| ·再造:不良组织变革的法宝 | 第127-135页 |
| ·协调立法:保护的当务之急 | 第135-148页 |
| ·遗产保护立法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5-137页 |
|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复杂性 | 第137-144页 |
| ·互动与协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 | 第144-148页 |
| ·信息整合:保护的“软件”建设 | 第148-155页 |
| ·保护信息与保护信息系统 | 第148-149页 |
| ·面向藏品的保护信息系统 | 第149-152页 |
| ·面向藏品机构的保护信息 | 第152-155页 |
| 研究小结 | 第1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5-157页 |
| 7 研究结论 | 第157-169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57-159页 |
| ·中国对策 | 第159-1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9-178页 |
| 附录 | 第178-213页 |
| 附录Ⅰ 意义——文物和藏品重要性评估指南(摘录) | 第178-180页 |
| 附录Ⅱ 1986年澳大利亚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法 | 第180-191页 |
| 附录Ⅲ 加拿大职业道德章程及业务指导 | 第191-197页 |
| 附录Ⅳ 面向欧洲的预防策略 | 第197-198页 |
| 附录Ⅴ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科研与高等教育机构 | 第198-203页 |
| 附录Ⅵ 中国档案保护优秀科研成果一览表 | 第203-207页 |
| 附录Ⅶ 澳大利亚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的国家政策 | 第207-211页 |
| 附录Ⅷ 论文图表与案例索引 | 第211-213页 |
| 后记 | 第2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