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过氧化氢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难降解废水技术的研究

中文内封第1-3页
英文内封第3-4页
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4-5页
目录第5-9页
中文摘要第9-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第1章 绪言第12-20页
 1.1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概述第12-14页
  1.1.1 均相催化湿式氧化法第13-14页
  1.1.2 非均相催化湿式氧化法第14页
 1.2 氧化剂的选择第14-17页
  1.2.1 选择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的优点第15页
  1.2.2 过氧化氢的主要理化性质第15-17页
 1.3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现状第17-19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实验方法及催化剂的制作第20-38页
 2.1 实验及分析方法第20-22页
  2.1.1 实验仪器及药品第20-22页
   2.1.1.1 主要仪器第20页
   2.1.1.2 主要药品第20-21页
   2.1.1.3 分析方法第21页
   2.1.1.4 实验过程第21-22页
 2.2 催化剂和载体的制作及探讨第22-27页
 2.3 载体的选择第27-34页
  2.3.1 常用载体简介第28-29页
   2.3.1.1 氧化铝第28页
   2.3.1.2 硅胶第28页
   2.3.1.3 活性炭第28-29页
  2.3.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29-34页
   2.3.2.1 浸渍法第29-30页
   2.3.2.2 共沉淀法第30-32页
   2.3.2.3 混合法第32-34页
 2.4 催化剂特性的表征第34-38页
  2.4.1 总表面积的测定(BET 法)第34-35页
  2.4.2 比表面积的测定第35页
  2.4.3 孔结构的测定第35-38页
第3章 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第38-89页
 3.1 苯酚及其取代酚水溶液的催化湿式氧化第38-45页
  3.1.1 含酚废水及其治理技术综述第38-40页
  3.1.2 酚类的催化湿式氧化第40-45页
   3.1.2.1 温度的影响第40页
   3.1.2.2 原水浓度的影响第40-41页
   3.1.2.3 原水酸碱度对去除率的影响第41-42页
   3.1.2.4 搅拌速率对去除率的影响第42页
   3.1.2.5 苯酚去除率与 COD 去除率的关系第42-43页
   3.1.2.6 中间产物的变化第43-45页
 3.2 羧酸类有机物的催化湿式氧化第45-47页
 3.3 含氮有机物的催化湿式氧化第47-54页
  3.3.1 氰化物和腈的催化湿式氧化概述第47-48页
  3.3.2 催化湿式氧化机理分析第48-49页
  3.3.3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49-51页
  3.3.4 苯胺的催化湿式氧化第51-53页
  3.3.5 硝基苯的催化湿式氧化第53-54页
 3.4 农药废水的催化湿式氧化第54-73页
  3.4.1 农药废水治理技术综述第55-58页
   3.4.1.1 碱解法第56页
   3.4.1.2 吸附法第56页
   3.4.1.3 酸解—沉磷—萃取法第56-57页
   3.4.1.4 溶剂萃取法第57页
   3.4.1.5 生化法第57-58页
  3.4.2 有机磷农药废水的湿式氧化技术概述第58-65页
  3.4.3 甲胺磷农药废水的催化湿式氧化过程第65-73页
   3.4.3.1 实验过程及理论探讨第66-72页
   3.4.3.2 重要结论第72-73页
 3.5 高浓度染料废水的催化湿式氧化实验第73-89页
  3.5.1 我国染料工业废水及治理技术综述第73-75页
  3.5.2 单一染料废水的催化湿式氧化初步实验第75-77页
   3.5.2.1 直接黑BN 染料废水湿式化学氧化第75页
   3.5.2.2 酸性黑 ATT 染料废水催化湿式氧化第75-76页
   3.5.2.3 活性红M-2B 染料水催化湿式氧化第76-77页
  3.5.3 染料生产废水催化湿式氧化进一步实验第77-81页
   3.5.3.1 直接耐晒黑G 染料生产废水水质分析第77-78页
   3.5.3.2 催化剂的影响第78-79页
   3.5.3.3 氧化剂用量的影响第79-80页
   3.5.3.4 原水浓度的影响第80页
   3.5.3.5 原水pH 值的影响第80页
   3.5.3.6 COD 去除率与脱色率的关系第80-81页
  3.5.4 催化湿式氧化与湿式氧化结果比较第81-89页
第4章 催化湿式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第89-104页
 4.1 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第89-97页
 4.2 动力学模型第97-101页
  4.2.1 机理模型第97-98页
  4.2.2 经验模型第98-101页
   4.2.2.1 反应动力学有关参数的确定第98-100页
   4.2.2.2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检验第100-101页
 4.3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与讨论第101-104页
第5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04-113页
 5.1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104页
 5.2 催化湿式氧化法可行性、实用性分析第104-106页
  5.2.1 催化湿式氧化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第105页
  5.2.2 该法经济可行性评价第105-106页
 5.3 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的探讨第106页
 5.4 催化剂物相的分析第106-109页
 5.5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109-113页
  5.5.1 催化剂样品的 XRD 图谱分析第109-110页
  5.5.2 量热法(TGA/DSC)分析第110-113页
结论第113-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123-124页
附录 B 作者简介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等学校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下一篇:高性能路由器广域组播路由协议的实现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