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他霉素发酵及提取工艺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前言 | 第7-15页 |
| ·纳他霉素的发现 | 第7页 |
| ·纳他霉素的理化性质 | 第7-8页 |
| ·纳他霉素的活性和稳定性 | 第8-9页 |
| ·纳他霉素的抗微生物性质 | 第9页 |
| ·纳他霉素的安全性及毒性资料 | 第9-10页 |
| ·纳他霉素的应用 | 第10-11页 |
| ·纳他霉素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10页 |
| ·纳他霉素在医疗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 ·纳他霉素的生产概况 | 第11-12页 |
| ·纳他霉素生产菌菌株特征 | 第11页 |
| ·多烯大环内酯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1页 |
| ·国内外发酵法生产纳他霉素的概况 | 第11-12页 |
| ·纳他霉素分离提取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纳他霉素的检测 | 第13-14页 |
| ·纳他霉素的生物检测法 | 第13页 |
|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 第13-14页 |
| ·本论文的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2.纳他霉素测定方法的建立及生产菌种的筛选 | 第15-25页 |
| ·材料 | 第15-16页 |
| ·菌种 | 第15页 |
| ·主要药品 | 第15页 |
| ·主要仪器 | 第15-16页 |
| ·培养基 | 第1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 ·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 ·菌种培养、筛选及保存方法 | 第17-1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8-24页 |
| ·管碟法测定纳他霉素含量方法的确定 | 第18-22页 |
| ·链霉素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22-23页 |
| ·链霉素抗性菌株的筛选 | 第23-24页 |
| ·本章结论 | 第24-25页 |
| 3.纳他霉素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25-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 ·菌种 | 第25页 |
| ·主要药品 | 第25页 |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 ·培养基 | 第25-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6页 |
| ·分析方法 | 第26页 |
| ·菌体培养及保存方法 | 第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 ·菌种性能的研究 | 第26-27页 |
| ·液体种子培养工艺的优化 | 第27-28页 |
| ·发酵培养基成分的优化 | 第28-33页 |
| ·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33-35页 |
| ·发酵过程中胞内纳他霉素产量 | 第35页 |
| ·本章结论 | 第35-36页 |
| 4.纳他霉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36-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 ·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 ·论文中所用术语的定义 | 第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 ·发酵液的预处理 | 第38-41页 |
| ·胞内纳他霉素的提取 | 第41-42页 |
| ·胞外纳他霉素的提取 | 第42-46页 |
| ·提取样品的结构鉴定 | 第46-49页 |
| ·紫外图谱分析 | 第46页 |
| ·液-质联用色谱分析(H-MS) | 第46-48页 |
| ·红外吸收光谱 | 第48-49页 |
| ·本章结论 | 第49-50页 |
| 5.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 ·展望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