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亚铁硫杆菌分解难处理金矿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前言 | 第9-25页 |
| ·难处理金矿现状 | 第9-10页 |
| ·处理难处理金矿技术现状 | 第10-12页 |
| ·处理难处理金矿技术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思路 | 第13-25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矿物的氧化机理 | 第13-20页 |
| ·兰格缪尔等温吸附理论和龙格—库塔方法 | 第20-24页 |
| ·本课题的技术思路 | 第2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 ·菌种与培养 | 第25页 |
|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药品 | 第26页 |
| ·矿样组成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 ·菌种的驯化 | 第27-28页 |
| ·工艺条件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 | 第28-30页 |
| ·动力学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 | 第30-32页 |
| ·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 3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东北寨金矿的工艺条件实验 | 第33-37页 |
| ·菌种选择实验 | 第33-34页 |
| ·矿样分解率与氧化亚铁硫杆菌浸矿时间的关系 | 第34页 |
| ·接种量对矿石分解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pH对矿石分解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西南冶金局矿样的菌种选择实验 | 第37-38页 |
| 5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广西金矿的工艺条件实验 | 第38-45页 |
| ·广西矿样菌种选择实验 | 第38页 |
| ·通气量对矿石分解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 ·pH对矿石分解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 ·细菌在不同接矿量下对矿石的分解率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6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广西金矿的动力学实验 | 第45-67页 |
| ·细菌氧化矿物动力学的研究概况 | 第45-47页 |
| ·传质动力学(颗粒大小发生变化)研究 | 第46-47页 |
| ·细菌生长动力学的研究 | 第47页 |
| ·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 第47-4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66页 |
| ·以Fe~2+为基质的细胞得率Y_L的确定 | 第50-53页 |
| ·兰格缪尔等温吸附常数的确定 | 第53-55页 |
| ·浸矿过程中电极电位Eh的变化情况 | 第55-56页 |
| ·浸矿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 | 第56-57页 |
| ·浸矿过程中液相中细菌浓度的X_L变化情况 | 第57-59页 |
| ·浸矿过程中铁的变化情况 | 第59-60页 |
| ·以矿粉为基质的细胞得率Y_A的确定 | 第60页 |
| ·其它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60-61页 |
| ·方程模拟效果与方程的修正 | 第61-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7 主要结论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67-70页 |
| ·主要结论 | 第67-69页 |
|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69-70页 |
| 符号意义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附录 | 第76-96页 |
| 附录1 | 第76-77页 |
| 附录2 | 第77-78页 |
| 附录3 | 第78-80页 |
| 附录4 | 第80-81页 |
| 附录5 | 第81-83页 |
| 附录6 | 第83-84页 |
| 附录7 | 第84-85页 |
| 附录8 | 第85-86页 |
| 附录9 | 第86-92页 |
| 附录10 | 第92-94页 |
| 附录11 | 第94-96页 |
| 发表论文目录及在校期间的获奖情况 | 第96-97页 |
| 声明 | 第97-98页 |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