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教育思想与实践
引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墨家教育的出现 | 第9-19页 |
一 墨家教育的发起者—墨子 | 第9-15页 |
(一) 姓名 | 第9页 |
(二) 生活年代 | 第9-12页 |
(三) 墨子的出身 | 第12-13页 |
(四) 里籍 | 第13-15页 |
二 墨家教育的对象 | 第15-17页 |
三 墨家教育思想的主要来源—《墨子》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墨家教育思想 | 第19-28页 |
一 墨家的教育原则 | 第19-21页 |
(一) 教学并用的原则 | 第19页 |
(二) 实用原则 | 第19-20页 |
(三) 求利原则 | 第20页 |
(四) 天志原则 | 第20-21页 |
二 墨家教育的作用 | 第21-22页 |
三 墨家的教育目的 | 第22-24页 |
(一) 个人目的 | 第22-23页 |
(二) 社会目的 | 第23-24页 |
四 墨家知识的取材范围及其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 | 第24-28页 |
(一) 墨家知识的取材范围 | 第24-26页 |
(二) 墨家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墨家的教育实践 | 第28-39页 |
一 墨家的教育方法 | 第28-32页 |
(一) 主动施教 | 第28-29页 |
(二) 注重类推的方法,培养创造力 | 第29页 |
(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29-30页 |
(四)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 第30-31页 |
(五) 劝说与严格要求并用 | 第31-32页 |
(六) 其他方法 | 第32页 |
二 墨家教育的内容 | 第32-38页 |
(一) 社会科学 | 第33-36页 |
(二) 自然科学 | 第36-37页 |
(三) 其它方面 | 第37-38页 |
三 教育余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墨家教育的衰落 | 第39-42页 |
参考书目 | 第42-44页 |
声明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