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空调蓄冷技术的由来与发展 | 第9-13页 |
1.1.1 蓄冷技术的产生及应用背景 | 第9-10页 |
1.1.2 蓄冷空调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1.1.3 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前景 | 第11-13页 |
1.2 空调蓄冷技术简介 | 第13-20页 |
1.2.1 蓄冷介质与蓄冷方式 | 第13-16页 |
1.2.2 蓄冷系统的运行模式与流程配置 | 第16-19页 |
1.2.3 蓄冷空调的运行工况 | 第19-20页 |
1.3 盘管式冰蓄冷系统 | 第20-25页 |
1.3.1 概述 | 第20-21页 |
1.3.2 盘管式蓄冰装置 | 第21-23页 |
1.3.3 典型的系统流程说明 | 第23-24页 |
1.3.4 盘管式冰蓄冷系统的特点 | 第24-25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冰蓄冷系统概况和实验设计 | 第26-40页 |
2.1 冰蓄冷系统概况 | 第26-30页 |
2.1.1 设计概况 | 第26-28页 |
2.1.2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负荷及运行 | 第28-30页 |
2.2 冰蓄冷空调实验设计 | 第30-32页 |
2.2.1 实验测试研究目的 | 第30页 |
2.2.2 实验装置 | 第30页 |
2.2.3 实验内容 | 第30-32页 |
2.2.4 测试仪器及测点分布 | 第32页 |
2.3 冰蓄冷空调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2.3.1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2-34页 |
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蓄冰槽传热过程模拟与分析 | 第40-64页 |
3.1 概述 | 第40页 |
3.2 非完全冻结式蓄冰设备的传热分析 | 第40-43页 |
3.2.1 蓄冰过程的传热分析 | 第40-41页 |
3.2.1 融冰过程的传热分析 | 第41-43页 |
3.3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43-62页 |
3.3.1 非完全冻结式蓄冰设备蓄冰过程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 第43-53页 |
3.3.1.1 简化假设 | 第44页 |
3.3.1.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3.3.1.3 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47-50页 |
3.3.1.4 求解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3.3.2 非完全冻结式蓄冰设备融冰过程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 第53-62页 |
3.3.2.1 简化假设 | 第53-54页 |
3.3.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4-57页 |
3.3.2.3 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57页 |
3.3.2.4 求解结果与分析 | 第57-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冰蓄冷空调的技术经济分析 | 第64-75页 |
4.1 蓄冷空调峰谷分时电价构成 | 第64-66页 |
4.1.1 电价基本构成 | 第64页 |
4.1.2 峰谷分时电价 | 第64-66页 |
4.1.3 其他电价政策 | 第66页 |
4.2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分析 | 第66-70页 |
4.2.1 冰蓄冷空调的经济效益 | 第66-68页 |
4.2.2 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评价方法 | 第68-69页 |
4.2.3 冰蓄冷空调经济性的影响因素 | 第69-70页 |
4.3 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分析实例 | 第70-74页 |
4.3.1 冰蓄冷空调与常规空调的技术经济比较和投资回收期 | 第70-73页 |
4.3.2 电价政策对冰蓄冷空调投资回收期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总结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表1 | 第81-84页 |
附表2 | 第84-85页 |
附表3 | 第85-88页 |
附表4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