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斜坡前第三系古潜山构造特征与油气性分析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前言 | 第7-11页 |
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7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7-9页 |
·国外勘探进展 | 第7-8页 |
·国内勘探进展 | 第8-9页 |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第1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1-17页 |
·工区地理位置 | 第11页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1-13页 |
·东营凹陷构造格局 | 第13-14页 |
·地层概况 | 第14-17页 |
第2章 郯庐断裂带的分布与特征 | 第17-25页 |
·郯庐断裂带的分布特征 | 第17-21页 |
·郯庐断裂带的位移及运动学特征 | 第21-22页 |
·郯庐断裂带平移幅度的讨论 | 第21页 |
·郯庐断裂带活动时间及平移方式的讨论 | 第21-22页 |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阶段 | 第22-23页 |
·郯庐断裂活动对济阳坳陷的作用 | 第23-25页 |
第3章 东营凹陷潜山的形成过程及分布 | 第25-39页 |
·构造层划分及其特点 | 第25-26页 |
·东营凹陷构造演化研究 | 第26-34页 |
·古生代稳定升降阶段 | 第26-27页 |
·三叠纪至早、中侏罗世褶皱隆升阶段 | 第27-30页 |
·晚侏罗世至白垩纪初步断陷阶段 | 第30-31页 |
·新生代早期裂陷-扩张阶段 | 第31-33页 |
·新生代晚期整体坳陷阶段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东营凹陷潜山带的类型及分布 | 第34-39页 |
·潜山类型 | 第34-35页 |
·潜山的形成地质条件 | 第35-36页 |
·东营凹陷潜山的分布 | 第36-39页 |
第4章 典型潜山构造特征与成藏关系研究 | 第39-61页 |
·王家岗油田王古1潜山 | 第39-52页 |
·地理概况 | 第39-40页 |
·构造特征 | 第40-42页 |
·构造演化研究 | 第42-48页 |
·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目标分析 | 第48-52页 |
·烃源岩及油气运移通道 | 第48-49页 |
·储集层特征 | 第49-50页 |
·构造运动与储集层发育的关系 | 第50页 |
·勘探目标分析 | 第50-52页 |
·纯化油田纯古1潜山 | 第52-61页 |
·地理概况 | 第52-54页 |
·构造特征 | 第54-56页 |
·构造演化研究 | 第56-59页 |
·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目标分析 | 第59-61页 |
·油气成藏条件 | 第59页 |
·勘探目标分析 | 第59-61页 |
第5章 东营凹陷南斜坡潜山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 第61-63页 |
·油气成藏条件 | 第61-62页 |
·油源条件 | 第61页 |
·油气运移通道 | 第61页 |
·盖层条件 | 第61页 |
·储集条件 | 第61-62页 |
·圈闭条件 | 第62页 |
·潜山油气藏勘探方向探讨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63页 |
·勘探建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图 | 第6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