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固相缩聚反应与结晶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5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聚酯增粘技术背景 | 第10-15页 |
| ·聚酯增粘的主要生产方法 | 第11-13页 |
| ·固相缩聚主要生产工艺 | 第13-15页 |
| ·固相缩聚的影响因素 | 第15-20页 |
| ·原料切片的影响 | 第15-17页 |
| ·惰性气体的影响 | 第17-19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19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19页 |
| ·结晶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催化剂的影响 | 第20页 |
| ·固相缩聚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模型 | 第20-25页 |
| ·固相缩聚反应机理 | 第20-22页 |
| ·扩散模型 | 第22页 |
| ·纯化学反应模型 | 第22页 |
| ·酯交换反应与扩散共同控制模型 | 第22-23页 |
| ·可逆化学反应和小分子扩散共同控制的动力学模型 | 第23-24页 |
| ·考虑了结晶度的综合动力学模型 | 第24-25页 |
| ·PET固相缩聚反应结晶的研究 | 第25-30页 |
| ·PET等温结晶动力学 | 第25-26页 |
| ·PET的结晶 | 第26-30页 |
| ·高分子结晶模型和动力学的演变 | 第30页 |
| ·高分子结晶模型 | 第30页 |
| ·高聚物等温结晶的后期动力学方程 | 第30页 |
| ·固相缩聚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 第30-33页 |
| ·固相缩聚目前研究进展 | 第31-32页 |
| ·固相缩聚发展趋势 | 第32-33页 |
| ·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33-35页 |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第35-42页 |
| ·PET固相缩聚反应的实验装置 | 第35-36页 |
| ·内循环式无梯度反应器 | 第35-36页 |
| ·导热油换热反应器 | 第36页 |
| ·实验原料 | 第36-37页 |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37-42页 |
| ·分子量 | 第37页 |
| ·端羧基值 | 第37-38页 |
| ·结晶度 | 第38-41页 |
| ·DSC热行为分析 | 第41页 |
| ·热台显微镜下观察PET的结晶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PET的固相缩聚反应 | 第42-51页 |
| ·工业装置PET切片分析 | 第42-44页 |
| ·内循环式无梯度反应器固相缩聚反应 | 第44-48页 |
| ·N_2流量对固相缩聚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反应时间对固相缩聚的影响 | 第45-47页 |
| ·反应温度对固相缩聚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导热油换热反应器固相缩聚反应 | 第48-50页 |
| ·反应时间对固相缩聚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反应温度对固相缩聚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PET的结晶分析 | 第51-67页 |
| ·结晶度随固相缩聚的变化(密度法) | 第51-53页 |
| ·结晶度随聚合时间的变化 | 第51-52页 |
| ·结晶度随反应温度的变化 | 第52-53页 |
| ·DSC法求结晶度讨论 | 第53-54页 |
| ·不同温度下反应样品系列的结晶度 | 第53-54页 |
| ·Hay测结晶度方法计算样品的结果 | 第54页 |
| ·PET的DSC分析 | 第54-65页 |
| ·不同升温扫描速率对DSC曲线的影响 | 第54-56页 |
|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DSC曲线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在DSC中进行PET缩聚反应 | 第57-59页 |
| ·等温结晶 | 第59-60页 |
| ·对切片S1改变升温方式扫描 | 第60-62页 |
| ·尝试“跳过”结晶峰的情况 | 第62页 |
| ·消除热历史之后的扫描情况 | 第62-65页 |
| ·PET结晶形态演变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PET粒子升温过程的FLUENT模拟 | 第67-73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粒子的建模 | 第67-68页 |
| ·计算结果显示 | 第68-72页 |
| ·不同时间下球形粒子切面的温度场分布 | 第68-71页 |
| ·粒子内部温度随时间和半径的变化 | 第71-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符号说明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