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1 土壤磷营养现状及生物学途径解决磷缺乏的可能性 | 第9页 |
1.2 植物磷营养元素概述 | 第9-11页 |
1.3 植物磷效率的概念及实质 | 第11页 |
1.4 植物对磷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 | 第11-15页 |
1.4.1 根系形态的变化 | 第12-13页 |
1.4.2 根系分泌物 | 第13-14页 |
1.4.3 吸收动力学 | 第14-15页 |
1.4.4 VA菌根 | 第15页 |
1.5 植物磷营养效率的分子机理 | 第15-17页 |
1.5.1 磷酸转运子 | 第15-16页 |
1.5.2 磷营养相关突变体研究 | 第16页 |
1.5.3 特异基因的激活 | 第16-17页 |
1.5.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酸性磷酸酶 | 第17页 |
1.6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2.2 培养基 | 第18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2.3.1 低磷选择压力的确定 | 第18页 |
2.3.2 低磷胁迫下5个马铃薯品种组培幼苗的生长情况及磷效率差异 | 第18-19页 |
2.4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4.1 低磷胁迫对马铃薯各品种组培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 第19页 |
2.4.2 低磷胁迫对马铃薯各品种组培幼苗磷效率的影响 | 第19-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32页 |
3.1 低磷选抒压力的确定 | 第20-22页 |
3.2 低磷胁迫下5个马铃薯品种组培幼苗的生长情况及磷效率差异 | 第22-32页 |
3.2.1 两种磷水平下各马铃薯品种幼苗的形态特征 | 第22-24页 |
3.2.2 低磷胁迫对马铃薯幼苗鲜重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24-26页 |
3.2.3 低磷胁迫下各品种马铃薯幼苗磷效率的差异 | 第26-30页 |
3.2.4 马铃薯植株生长指标及磷效率指标的聚类分析 | 第30-32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2-35页 |
4.1 磷胁迫对马铃薯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 第32-33页 |
4.2 低磷胁迫对各品种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3页 |
4.3 各品种对磷吸收和利用能力的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4.4 培养方法与马铃薯磷高效品种的筛选 | 第34-35页 |
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