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怒江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怒江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怒江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研究设想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的预期结果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怒江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研究 | 第13-24页 |
·怒江州基本州情概述 | 第13-19页 |
·怒江州自然地理概况 | 第13-14页 |
·怒江州经济发展概述 | 第14-17页 |
·怒江州生态环境概述 | 第17-19页 |
·怒江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第19-24页 |
·怒江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 第19-22页 |
·保护生态环境将促进怒江州经济的发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限制怒江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 第24-35页 |
·限制怒江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因 | 第24-30页 |
·人口原因 | 第24-27页 |
·思想观念原因 | 第27页 |
·技术原因 | 第27-28页 |
·政策和制度原因 | 第28-29页 |
·经济和环境自身的原因 | 第29-30页 |
·解决问题的思路 | 第30-35页 |
·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 | 第30-31页 |
·系统开发资源,开展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 第31页 |
·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 第31-32页 |
·进行国土整治,促进生态环境的好转和改善 | 第32-33页 |
·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设立生态环境基金 | 第33页 |
·加快城镇化建设,实施环境移民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怒江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行性研究 | 第35-43页 |
·协调怒江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35-37页 |
·协调怒江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具体对策 | 第37-43页 |
·水电资源开发项目 | 第37-39页 |
·退耕还林和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项目 | 第39-40页 |
·生态旅游开发项目 | 第40-4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5页 |
·怒江州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失衡问题的产生是由该地区历史、自然和长期以来的政策偏向造成的 | 第43页 |
·协调怒江州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第43-44页 |
·经济结构调整是协调怒江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48页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