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材料的率相关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36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现状第12-34页
     ·加载速率对钢筋性能的影响第12-15页
     ·加载速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15-29页
     ·加载速率对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性能的影响第29-30页
     ·加载速率对钢筋混凝土截面性能的影响第30页
     ·加载速率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结构性能的影响第30-32页
     ·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结构的动力性能模拟第32-34页
   ·存在问题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存在问题第34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2 建筑钢筋应变率效应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第36-53页
   ·引言第36页
   ·试验内容第36-39页
     ·试件设计第36-37页
     ·试验设备第37页
     ·试验过程第37-39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9-47页
     ·拉伸加载第39-44页
     ·等幅循环加载第44-45页
     ·变幅值循环加载第45-47页
   ·钢筋动态循环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第47-50页
     ·本构模型第47-49页
     ·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第49-50页
   ·有限元数值模拟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3 混凝土应变率效应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第53-66页
   ·引言第53页
   ·试验内容第53-58页
     ·试验设备第53-54页
     ·试件设计第54-55页
     ·试验过程第55页
     ·试验结果第55-58页
   ·有限元数值模拟第58-65页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第58-62页
     ·扩展的Drucker-Prager模型第62-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4 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加载速率对钢筋混凝土梁特性的影响第66-88页
   ·引言第66-67页
   ·试件设计第67-68页
   ·试验装置和量测内容第68-70页
   ·加载制度第70-71页
   ·试验结果第71-79页
     ·应变分析第71页
     ·荷载-位移曲线第71-73页
     ·骨架曲线第73-74页
     ·延性第74-75页
     ·刚度第75-76页
     ·耗能能力第76-77页
     ·破坏模式第77-79页
   ·钢筋混凝土梁的动态性能数值模拟第79-87页
     ·计算模型第79-80页
     ·材料模型第80-82页
     ·结果分析第82-85页
     ·参数分析第85-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5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动态纤维模型及数值模拟第88-115页
   ·引言第88-89页
   ·动态纤维单元模型第89-98页
     ·纤维模型及Timshenko梁弯曲理论第89-91页
     ·动态纤维单元模型的构建第91-94页
     ·纤维材料的动态本构模型第94-98页
   ·非线性有限单元分析方法的实现第98-102页
     ·FEAPpv有限元计算程序介绍第98-99页
     ·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第99-100页
     ·有限元计算方法的实现第100-102页
   ·数值模拟第102-114页
     ·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动态特性第102-104页
     ·Kulkarni梁的试验第104-109页
     ·本文梁的试验第109-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6 材料的率相关性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第115-127页
   ·引言第115-116页
   ·有限元模型第116-118页
   ·材料模型第118-120页
     ·混凝土模型第118-120页
     ·钢筋模型第120页
   ·结构特性分析第120页
   ·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第120-126页
     ·应变率第121-122页
     ·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对基底剪力的影响第122-123页
     ·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对基底弯矩的影响第123-124页
     ·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对顶点位移的影响第124-125页
     ·采用不同的混凝土动力提高系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第125-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结论第127-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9页
创新点摘要第139-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作者简介第142-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纳米TiO2及硫电解液用于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下一篇:船体结构低周疲劳损伤极限强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