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真空断路器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不足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断路器分合闸的暂态过程及传统的抑制方法 | 第13-14页 |
·断路器的分合闸暂态过程及危害 | 第13页 |
·抑制暂态过程的传统方法 | 第13-14页 |
·同步控制技术的提出及其优点 | 第14-15页 |
·同步控制技术的提出 | 第14页 |
·同步控制技术的优点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2 双稳态永磁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同步控制技术的仿真 | 第17-35页 |
·双稳态永磁机构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同步控制技术的原理 | 第18-19页 |
·同步控制技术的仿真 | 第19-29页 |
·电容器的同步关合暂态过程仿真 | 第20-22页 |
·空载线路同步关合的暂态过程仿真 | 第22-26页 |
·空载变压器的同步关合的暂态过程仿真 | 第26-29页 |
·影响同步关合的主要因素 | 第29-33页 |
·控制电压对合闸时间的影响 | 第29-30页 |
·环境温度对合闸时间的影响 | 第30-31页 |
·预击穿的影响 | 第31-32页 |
·老化与磨损对合闸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同步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第35-45页 |
·智能控制器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35-43页 |
·CPU模块 | 第36-37页 |
·电源模块 | 第37-38页 |
·主控电路 | 第38-39页 |
·IGBT的驱动和自检电路 | 第39-40页 |
·模拟信号采集电路 | 第40-41页 |
·控制电压的测量 | 第41-42页 |
·环境温度的测量 | 第42-43页 |
·通信接口的设计 | 第43页 |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同步控制器引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第45-51页 |
·μ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特点 | 第45-47页 |
·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在LPC2292上的移植 | 第47-48页 |
·基于μC/OS-Ⅱ操作系统的同步控制器实时内核的设计 | 第48-50页 |
·实时内核的结构设计 | 第48-49页 |
·驱动程序的编写 | 第49-50页 |
·系统资源的配置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同步控制器应用程序的设计 | 第51-73页 |
·控制器软件主体结构 | 第51-52页 |
·应用程序结构设计 | 第52-54页 |
·应用程序的具体设计 | 第54-58页 |
·同步分闸控制任务 | 第54-55页 |
·同步合闸控制任务 | 第55-56页 |
·数据采样 | 第56-57页 |
·状态巡检任务 | 第57-58页 |
·软件设计中的算法实现 | 第58-62页 |
·信号去噪处理 | 第58-59页 |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设计 | 第59-62页 |
·信号过零点检测 | 第62页 |
·基于神经网络的分合闸时间预测 | 第62-70页 |
·BP神经网络建模 | 第62-64页 |
·BP网络的算法 | 第64-65页 |
·神经网络数据样本集的获取 | 第65-66页 |
·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 | 第66-67页 |
·神经网络的训练与测试 | 第67-70页 |
·同步控制器的初步调试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作者简历 | 第79-8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