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内蒙古准格尔旗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6页
引言第11-18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研究背景第11-13页
        2.研究意义第13页
            (1)理论意义第13页
            (2)实践意义第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16页
        1.国外研究概况第13-14页
        2.国内研究概况第14-16页
            (1)教师流动及流失的现状第14-15页
            (2)教师流动及流失的原因第15页
            (3)教师流动及流失的对策第15-16页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18页
        1.研究内容第16页
        2.研究方法第16-18页
            (1)文献研究法第16-17页
            (2)实地研究法第17-18页
一、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第18-22页
    (一)理论基础第18-19页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18页
        2.切斯特·巴纳德的管理思想第18-19页
        3.卡斯特的系统管理思想第19页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9-22页
        1.教师流动第19-20页
        2.教师流失第20-22页
二、准格尔旗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及特点第22-33页
    (一)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第22-26页
        1.基本情况第22-24页
        2.待遇保障情况第24-26页
    (二)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第26-29页
        1.向优质社会资源地区流失第26页
        2.向地位相对较高行业流失第26-27页
        3.政府购买服务教师流失变多第27-28页
        4.外地户籍教师流失过多第28页
        5.两地分居教师流失偏多第28-29页
    (三)中小学教师流失特点第29-33页
        1.单向性第29-30页
        2.年轻化第30-31页
        3.外地化第31-33页
三、准格尔旗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第33-42页
    (一)政府管理缺位第33-37页
        1.忽视教师个人发展第33-34页
        2.教育管理制度欠妥第34-35页
        3.非教学类负担过重第35-36页
        4.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第36页
        5.人文环境发展缓慢第36-37页
        6.社会保障渠道不畅第37页
    (二)学校管理不力第37-40页
        1.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第37-38页
        2.管理制度欠科学化第38-39页
        3.管理方法不人性化第39-40页
    (三)教师站位不准第40-42页
        1.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第40页
        2.奉献精神有所减弱第40-41页
        3.榜样性和权威性的消解第41-42页
四、破解准格尔旗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的对策与建议第42-50页
    (一)科学运用政府管理的公权力第42-46页
        1.注重教师职业成长第42-43页
        2.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第43-44页
        3.合理减轻教师负担第44页
        4.新建完善基础设施第44-45页
        5.构建优化人文环境第45页
        6.合力助推教育发展第45-46页
    (二)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自主权第46-48页
        1.更新学校管理理念第46页
            (1)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第46页
            (2)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理念第46页
        2.推动学校制度变革第46-47页
            (1)完善教师民主参与决策机制第46页
            (2)完善奖励性绩效激励机制第46-47页
            (3)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第47页
        3.加强教师人文关怀第47-48页
            (1)弘扬人性,培养亲和力第47-48页
            (2)淡化“官”念,减少离心力第48页
            (3)善于沟通,增强“凝聚力”第48页
    (三)调动教师个人主观能动性第48-50页
        1.注重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第48页
        2.善于发扬教师奉献精神第48-49页
        3.学习巩固教师权威地位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附录第56-60页
    附录1第56-57页
    附录2第57-59页
    附录3第59-60页
    附录4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小麦和小麦秆锈菌互作的组织学、细胞学及互作产物研究
下一篇:城市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价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