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SAN的存储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第一章 绪论第1-9页
   ·研究背景第7-8页
   ·研究内容及目标第8页
   ·论文的组织方式第8-9页
第二章 存储区域网概述第9-17页
   ·存储体系结构的发展与挑战第9-13页
     ·存储体系结构的历史与现状第9-11页
     ·SAN与NAS的比较第11-12页
     ·存储技术的未来与发展第12-13页
   ·存储区域网的构成要素第13-16页
     ·SAN互连协议第14-15页
     ·SAN硬件第15-16页
     ·SAN软件第16页
   ·小结第16-17页
第三章 基于SAN的存储管理(SM)概述第17-26页
   ·系统总控模块(MAIN)第19-20页
     ·进程启动/终止及顺序第19页
     ·配置文件的解析第19-20页
     ·异常情况下的信息收集和释放第20页
   ·消息处理模块第20-21页
   ·客户代理模块第21-22页
   ·AGENT代理模块第22页
   ·资源监视模块第22-23页
   ·资源配置模块第23-24页
   ·备份和恢复管理模块第24页
   ·性能监视模块第24页
   ·性能优化模块第24-25页
   ·小结第25-26页
第四章 RPL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26-49页
   ·RPL管理SERVER的位置第26-27页
   ·RPL管理SERVER的总体结构第27-28页
   ·等待表的控制第28-31页
     ·等待表的数据结构第28-29页
     ·设置优先级的原则第29页
     ·等待表的控制第29-31页
   ·SOCKET通讯中的超时控制第31-35页
     ·和AGENT通讯中的超时第31-33页
     ·RPL主进程和RPL子进程的内部通讯的超时第33-34页
     ·RPL操作进程和RPL管理Server的超时第34-35页
   ·ENTRY管理的功能及实现第35-38页
     ·背景第35页
     ·数据结构第35-37页
     ·Entry的申请和释放第37-38页
   ·原子中断组的实现第38-46页
     ·原子中断组概念的提出第38-40页
     ·基本概念第40-41页
     ·AG功能的实现第41-43页
     ·AG的状态迁移图第43-46页
   ·远隔操作的实现第46-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RPL技术展望第49-54页
   ·RPL的优点第49-50页
   ·RPL的不足第50页
   ·PAIR GROUP第50-53页
   ·新功能的展望-SNAPSHOT第53-54页
结束语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燥方法对红枣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物功能初探
下一篇:西部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原则初探--以西安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