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之门——《大智度论》禅观研究
综述 | 第1-15页 |
一、《大智度论》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二、本人的出发点 | 第12-13页 |
三、引用的资料 | 第13-15页 |
导论:《大智度论》概论 | 第15-54页 |
一、《大智度论》的宗旨:宣说大乘菩萨行 | 第15-20页 |
二、《大智度论》的主题:般若波罗蜜 | 第20-37页 |
三、《大智度论》的结构 | 第37-42页 |
四、《大智度论》的圆融 | 第42-54页 |
第一章 《大智度论》的禅观 | 第54-80页 |
一、对禅定的界说 | 第54-56页 |
二、菩萨禅 | 第56-62页 |
三、实相禅 | 第62-69页 |
四、禅波罗蜜 | 第69-75页 |
五、禅的因缘果报 | 第75-80页 |
第二章 禅修的基本原则 | 第80-87页 |
一、自性涅槃论 | 第80-81页 |
二、从空法起禅 | 第81-85页 |
三、不受三昧 | 第85-87页 |
第三章 禅修的基本方法 | 第87-110页 |
一、一般的禅法 | 第87-88页 |
二、三假观 | 第88-94页 |
三、观照禅 | 第94-97页 |
四、以文字通禅 | 第97-103页 |
五、以异法门说四念处 | 第103-110页 |
第四章 诸三昧略论 | 第110-130页 |
一、三三昧 | 第110-119页 |
二、念佛三昧 | 第119-125页 |
三、首楞严三昧 | 第125-130页 |
第五章 《大智度论》禅观的影响 | 第130-149页 |
一、《大智度论》在禅学史上的地位 | 第130-132页 |
二、中华菩萨禅的流行 | 第132-135页 |
三、对禅修过程的启迪 | 第135-142页 |
四、八宗之祖 | 第142-149页 |
附录1:表解 | 第149-160页 |
附录2:参考书目 | 第160-167页 |
本人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167-168页 |
声明 | 第168-169页 |
后记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