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运动车辆识别技术简介 | 第14-17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运动车辆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与车牌定位相关的技术方法 | 第19-21页 |
·与车牌字符识别相关的技术方法 | 第21-23页 |
·与车标定位相关的技术方法 | 第23页 |
·与车标形状识别相关的技术方法 | 第23-25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各章安排 | 第25-29页 |
第二章 目标识别中特征提取和识别算法的研究 | 第29-72页 |
·引言 | 第29-31页 |
·目标识别中特征提取和选择 | 第31-39页 |
·目标特征的提取 | 第31-37页 |
·边界特征的提取 | 第31-33页 |
·角点特征的提取 | 第33-34页 |
·区域特征的提取 | 第34-36页 |
·仿射不变特征的提取 | 第36-37页 |
·目标特征的选择 | 第37-39页 |
·类别可分离性判据 | 第37-38页 |
·特征选择的方法 | 第38-39页 |
·目标识别中的分类识别方法 | 第39-40页 |
·目标识别中的小波隐马尔可夫模型研究 | 第40-71页 |
·小波变换及其快速算法 | 第40-44页 |
·小波变换概述 | 第40-42页 |
·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 | 第42-43页 |
·小波变换的几个重要属性 | 第43-44页 |
·隐马尔可夫模型简述 | 第44-46页 |
·隐马尔可夫模型原理 | 第44页 |
·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数学描述 | 第44-46页 |
·小波隐马尔可夫模型研究 | 第46-71页 |
·小波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两种模型结构 | 第47-52页 |
·小波隐马尔可夫模型研究的问题 | 第52-53页 |
·小波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识别算法 | 第53-56页 |
·小波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训练算法 | 第56-61页 |
·一种基于WHMTM的纹理分割算法 | 第61-65页 |
·WHMCM观察序列的几种提取方法 | 第65-69页 |
·小波隐马尔可夫模型其它几点问题的讨论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三章 汽车牌照定位和识别技术的研究 | 第72-91页 |
·引言 | 第72-73页 |
·车牌定位技术研究 | 第73-82页 |
·基于WHMTM的多尺度车牌纹理分割 | 第74-76页 |
·车牌纹理WHMTM的训练 | 第74页 |
·多尺度车牌纹理分割 | 第74-76页 |
·一种自适应能量滤波和WHMTM相结合的快速车牌定位方法 | 第76-81页 |
·基于自适应能量滤波的快速车牌定位方法 | 第77-79页 |
·基于WHMTM的车牌校验 | 第79-81页 |
·车牌定位实验结果及其讨论 | 第81-82页 |
·车牌字符的切分 | 第82-83页 |
·车牌字符的识别技术研究 | 第83-89页 |
·一种基于特征点匹配的车牌数字和字母识别方法 | 第84-85页 |
·一种基于WHMCM的车牌汉字识别方法 | 第85-87页 |
·车牌汉字WHMCM的训练 | 第85-86页 |
·基于WHMCM车牌汉字多尺度识别 | 第86-87页 |
·多级车牌字符识别分类器设计 | 第87-88页 |
·车牌字符识别实验结果及其讨论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四章 汽车标志定位和识别技术的研究 | 第91-114页 |
·引言 | 第91-92页 |
·车标标准模板库的建立 | 第92-93页 |
·汽车标志定位技术 | 第93-100页 |
·基于先验知识的车标粗定位 | 第94-96页 |
·基于边缘特征和形态算子的车标二次定位 | 第96-99页 |
·车标定位实验结果及其讨论 | 第99-100页 |
·汽车标志识别技术 | 第100-112页 |
·基于相关模板匹配的车标初级识别 | 第102-104页 |
·基于边缘方向直方图的车标二次识别 | 第104-106页 |
·基于WHMCM的车标二次识别 | 第106-110页 |
·车标WHMCM参数库的建立 | 第107-109页 |
·基于WHMCM的车标二次识别算法 | 第109-110页 |
·车标识别实验结果及其讨论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五章 运动车辆识别系统中其它几类技术问题的探讨 | 第114-122页 |
·引言 | 第114页 |
·基于视频的运动车辆检测技术 | 第114-115页 |
·车辆外形、大小的识别技术 | 第115-119页 |
·车辆颜色的识别技术 | 第119-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122-124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5页 |
附录一 相关工具软件的开发及功能简介 | 第135-137页 |
附录二 论文图表索引目录 | 第137-139页 |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39-141页 |
论文申明 | 第141-142页 |
致 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