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LAN安全概述 | 第1-30页 |
1.1 WLAN安全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 第8页 |
1.2 WLAN无线局域网及其安全特点 | 第8-13页 |
1.2.1 WLAN无线局域网及其应用协议 | 第8-11页 |
1.2.2 WLAN无线局域网网络架构 | 第11-12页 |
1.2.3 WLAN无线局域网的安全特点 | 第12-13页 |
1.3 WLAN无线安全机制及其缺陷 | 第13-30页 |
1.3.1 旧有安全机制 | 第13-14页 |
1.3.1.1 SSID | 第13页 |
1.3.1.2 基于MAC的ACL | 第13-14页 |
1.3.2 802.11a/b/g所采用的安全机制 | 第14-18页 |
1.3.2.1 认证和密钥管理 | 第14-15页 |
1.3.2.2 加密算法WEP | 第15-18页 |
1.3.3 802.11i | 第18-25页 |
1.3.3.1 认证和密钥管理:802.1x | 第18-24页 |
1.3.3.2 加密算法:TKIP,CCMP和WRAP | 第24-25页 |
1.3.4 WPA:向IEEE 802.11i过渡的中间标准 | 第25-29页 |
1.3.5 WAPI | 第29-30页 |
2 基于数字签名的WLAN无线安全机制 | 第30-41页 |
2.1 安全机制概述 | 第30-32页 |
2.1.1 网络安全机制 | 第30-31页 |
2.1.2 网络安全模型 | 第31-32页 |
2.2 WLAN无线安全机制的设计 | 第32-41页 |
2.2.1 设计目的与设计思想 | 第32页 |
2.2.2 认证与鉴别 | 第32-33页 |
2.2.3 密钥的分配和管理 | 第33-34页 |
2.2.3.1 签名算法公钥分配 | 第33页 |
2.2.3.2 加密算法密钥分配 | 第33-34页 |
2.2.4 消息鉴别与完整性检测 | 第34-35页 |
2.2.4.1 消息鉴别 | 第34-35页 |
2.2.4.2 完整性检测技术 | 第35页 |
2.2.5 数字签名 | 第35-38页 |
2.2.5.1 数字签名简介 | 第35-36页 |
2.2.5.2 直接数字签名 | 第36-37页 |
2.2.5.3 仲裁数字签名 | 第37-38页 |
2.2.6 加密传输 | 第38-41页 |
3 方案流程及算法实现 | 第41-64页 |
3.1 方案实现流程 | 第41-48页 |
3.1.1 认证与鉴别流程 | 第41-47页 |
3.1.2 加密传输 | 第47-48页 |
3.2 算法描述 | 第48-64页 |
3.2.1 基于RSA公钥体制的数字签名方案 | 第48-50页 |
3.2.1.1 RSA公钥加密算法简介 | 第48页 |
3.2.1.2 基于RSA公钥体制的数字签名方案 | 第48-50页 |
3.2.2 MD5消息摘要算法 | 第50-55页 |
3.2.2.1 Hash函数简介 | 第50页 |
3.2.2.2MD5消息摘要算法 | 第50-55页 |
3.2.3 BBS随机数生成算法 | 第55-56页 |
3.2.4 分组加密算法密钥交换方案 | 第56-57页 |
3.2.5 Blowfish对称分组加密算法 | 第57-64页 |
3.2.5.1 Feistel分组密码结构 | 第58页 |
3.2.5.2 Blowfish对称分组加密算法 | 第58-64页 |
4 方案安全性评估与硬件实现 | 第64-70页 |
4.1 方案安全性评估 | 第64-65页 |
4.1.1 认证与鉴别机制评估 | 第64页 |
4.1.1.1 数字签名方案评估 | 第64页 |
4.1.1.2 MD5消息摘要算法评估 | 第64页 |
4.1.2 保密机制评估 | 第64-65页 |
4.1.2.1 共享密钥分配管理机制评估 | 第64-65页 |
4.1.2.2 Blowfish对称分组加密算法评估 | 第65页 |
4.2 方案与现有安全机制对比 | 第65-67页 |
4.3 方案的应用与实现 | 第67-70页 |
5 结束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73-74页 |
声明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