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界定 | 第8页 |
二、选题缘起 | 第8-9页 |
三、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0页 |
(一) 关于女冠群体的研究 | 第9页 |
(二) 关于女冠词的研究 | 第9-10页 |
(三) 本课题的研究趋势 | 第10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壹 唐宋女冠的生存状况 | 第11-24页 |
一、唐代以前女冠的生存状况 | 第11-15页 |
(一) 苦修勤炼、一心尚道的清静生活 | 第12页 |
(二) 服食丹药、辟谷服气的刻苦修行 | 第12-14页 |
(三) 积善存德、修心养性的品德修炼 | 第14-15页 |
二、唐宋时期女冠的生存状况 | 第15-22页 |
(一) 唐五代女冠的生存状况 | 第15-19页 |
(二) 宋代女冠的生存状况 | 第19-22页 |
三、唐宋时期女冠诗词创作兴起的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一)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 第22页 |
(二) 女性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 | 第22-23页 |
(三) 女冠成分的改变 | 第23-24页 |
贰 唐宋女冠的诗词创作 | 第24-42页 |
一、唐代女冠的诗歌创作 | 第24-31页 |
(一)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鱼玄机 | 第24-28页 |
(二) “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的李季兰 | 第28-29页 |
(三)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的薛涛 | 第29-31页 |
二、宋代女冠的词创作 | 第31-42页 |
(一) 修道生活的书写 | 第31-36页 |
(二) 社会交往中的酬赠之作 | 第36-42页 |
叁 以女冠为题材的唐宋词 | 第42-56页 |
一、唐五代的女冠词 | 第42-52页 |
(一) 《花间集》中的女冠词 | 第42-48页 |
(二) 其他文献中的女冠词 | 第48-52页 |
二、宋代的女冠词 | 第52-56页 |
(一) 吴文英的女冠词 | 第52-54页 |
(二) 宋代其他词人的女冠词 | 第54-56页 |
肆 唐宋女冠对唐宋诗词创作的影响 | 第56-62页 |
一、拓展了唐宋诗词的表现题材 | 第56-58页 |
(一) 女冠诗词创作对唐宋诗词表现题材的拓展 | 第57页 |
(二) 其他词人的女冠词创作对唐宋诗词表现题材的拓展 | 第57-58页 |
二、丰富了唐宋诗词的表现手法 | 第58-60页 |
(一) 女冠诗词创作对唐宋诗词表现手法的丰富 | 第58-59页 |
(二) 其他词人的女冠词创作对唐宋诗词表现手法的丰富 | 第59-60页 |
三、充实了唐宋诗词的审美特征 | 第60-62页 |
(一) 女冠诗词创作对唐宋诗词审美特征的充实 | 第60页 |
(二) 其他词人的女冠词创作对唐宋诗词审美特征的充实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