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第二章 Pd-Q(Q=H,D,T)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Pd氢化物的结构及结合状态 | 第11-12页 |
·Pd氢化物的结构 | 第11-12页 |
·Pd-H结合状态 | 第12页 |
·氢在β相钯氢化物中的位置 | 第12页 |
·氢在钯中的溶解 | 第12-14页 |
·氢在钯中溶解的理论概述 | 第12-13页 |
·氢在钯中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应力对氢溶解度的影响 | 第13页 |
·缺陷的作用 | 第13-14页 |
·氢在钯金属中的扩散 | 第14-16页 |
·扩散实验结果 | 第15页 |
·氢在钯中扩散的模拟模型 | 第15-16页 |
·钯-氢体系的热力学性质 | 第16-19页 |
·Pd-Q体系相图 | 第16页 |
·Pd-Q反应热力学的实验结果 | 第16-19页 |
·Pd氢化物的同位素效应 | 第19-21页 |
·Pd氢化物中氢同位素效应的一般概念 | 第19-20页 |
·Pd氢化物的氢同位素分离因子 | 第20-21页 |
·Pd-H反应动力学与表面 | 第21页 |
·钯-氚体系的氚老化效应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22-32页 |
·实验样品 | 第22-29页 |
·Pd的比表面积测定 | 第22-24页 |
·Pd微孔结构分析 | 第24-28页 |
·微观形貌观察 | 第28-29页 |
·Pd吸放氢同位素的P-C-T曲线实验测定 | 第29-30页 |
·钯氢化物的同位素分离因子实验测定 | 第30-32页 |
第四章 Pd与氢同位素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 第32-55页 |
·Pd吸放氕、氘、氚的P-C-T曲线 | 第32-35页 |
·Pd吸放氢同位素P-C-T曲线的热力学相律 | 第35-36页 |
·Pd-Q体系的滞后效应 | 第36-39页 |
·α相中Pd-H(D、T)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 第39-40页 |
·α相中Pd-H(D、T)反应热力学性质的统计热力学计算 | 第40-43页 |
·气-固相平衡 | 第40-41页 |
·金属中氢原子的Gibbs自由能 | 第41-42页 |
·双原子氢气的标准Gibbs自由能 | 第42页 |
·计算结果 | 第42-43页 |
·Pd-H(D、T)反应在坪台区的热力学函数 | 第43-46页 |
·β相中Pd-H(D)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 第46-50页 |
·β相中Pd-Q反应的热力学函数的获取方法 | 第46-48页 |
·β相中热力学函数的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Pd吸放氢同位素P-C-T曲线的数值拟合 | 第50-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Pd-Q体系的同位素效应 | 第55-60页 |
·氕氘分离因子与氢钯比的关系 | 第56页 |
·氕氘分离因子与固相氕丰度(x_H)的关系 | 第56页 |
·氕氘分离因子与温度的关系 | 第56-58页 |
·分离因子实验测定的有关问题讨论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Pd氢化物的同位素分离因子的理论计算 | 第60-68页 |
·计算方法 | 第60-62页 |
·氢同位素混合物的P-C等温线计算 | 第60-61页 |
·分离因子的计算方法 | 第61-62页 |
·计算结果 | 第62-66页 |
·平衡离解压 | 第62-64页 |
·分离因子 | 第64-66页 |
·关于分离因子理论计算的讨论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