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茵岭生态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研究的历史背景 | 第12-14页 |
·旧的计划经济体制 | 第12页 |
·日益枯竭的天然阔叶林资源 | 第12-13页 |
·频繁自然灾害 | 第13页 |
·生态保护小区的建立 | 第13-14页 |
2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14-15页 |
·研究区历史概况 | 第15页 |
·外业调查方法 | 第15-16页 |
3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植物区系 | 第16-22页 |
·群落的物种组成分析 | 第16-20页 |
·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统计与分析 | 第20-22页 |
4 群落的结构动态 | 第22-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5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 第28-31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用物种多度与重要值两种测定多样性方法的比较 | 第31页 |
6 群落的物种-多度模型及其与物种多样性关系 | 第31-41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讨论 | 第41页 |
7 群落的稳定性评价 | 第41-43页 |
·群落稳定性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页 |
8 群落的种-面积曲线拟合与评价 | 第43-47页 |
·研究方法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讨论 | 第47页 |
9 群落物种数目的估计 | 第47-50页 |
·研究方法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10 群落临界抽样面积的确定 | 第50-54页 |
·确定群落临界抽样面积或最小面积的方法 | 第50-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页 |
11 生态保护小区的效益评价 | 第54-55页 |
·生态保护小区的经济效益 | 第54-55页 |
·生态保护小区的生态效益 | 第55页 |
12 结束语和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