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6-8页 |
一、 模态实在论产生的背景 | 第8-14页 |
(一) 模态实在论的根 | 第8-9页 |
(二) 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理论 | 第9-10页 |
(三) 模态语义学 | 第10-14页 |
二、 模态实在论的基本观点 | 第14-30页 |
(一) “可能世界”的涵义 | 第14-19页 |
(二) 现实性的指示词分析 | 第19-20页 |
(三) 可能个体是限界的 | 第20-21页 |
(四) 仿本理论 | 第21-22页 |
(五) 对其他可能世界理论的质疑 | 第22-30页 |
三、 诘难与辩护 | 第30-37页 |
(一) 模态不相干的诘难 | 第30-33页 |
(二) 不可知的诘难 | 第33-34页 |
(三) 本体论不经济的诘难 | 第34-37页 |
四、 评论 | 第37-43页 |
(一) 模态实在论——替代的框架 | 第37-38页 |
(二) 模态实在论——解释的困境 | 第38-40页 |
(三) “可能世界”涵义之我见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