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仿真研究

中文摘要第1页
英文摘要第3-6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0页
 1.1 选题背景第6页
 1.2 仿真技术简介第6-7页
  1.2.1 仿真发展概述第6-7页
  1.2.2 仿真的过程步骤第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7-10页
第二章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第10-14页
 2.1 研究现状第10-11页
 2.2 系统的组成第11-14页
  2.2.1 一级处理系统第11-12页
  2.2.2 二级处理系统第12页
  2.2.3 污泥处理系统第12-14页
第三章 A~2/O工艺简述第14-17页
 3.1 历史与研究现状第14页
 3.2 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原理第14-16页
  3.2.1 生物脱氮第15页
  3.2.2 生物除磷第15-16页
 3.3 改良型A2/O工艺原理及特点第16-17页
第四章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17-29页
 4.1 建模的方法与原则第17页
  4.1.1 建模的方法第17页
  4.1.2 建模的原则第17页
 4.2 进水参数模型第17-18页
 4.3 一级处理参数模型第18-20页
  4.3.1 粗格栅控制参数模型第18-19页
  4.3.2 进水泵参数模型第19页
  4.3.3 曝气沉砂池参数模型第19页
  4.3.4 细格栅控制参数模型第19-20页
  4.3.5 一沉池控制参数模型第20页
 4.4 生化处理参数模型第20-21页
  4.4.1 曝气池参数模型第20-21页
  4.4.2 污泥回流泵参数模型第21页
 4.5 污泥处理参数模型第21-23页
  4.5.1 浓缩池参数模型第21-22页
  4.5.2 储泥池参数模型第22页
  4.5.3 脱水机参数模型第22-23页
 4.6 出水参数模型第23-29页
  4.6.1 出水氨氮模型第23-24页
  4.6.2 出水COD和BOD模型第24-26页
  4.6.3 出水的SS模型第26页
  4.6.4 出水的TP模型第26-29页
第五章 仿真软件的开发第29-43页
 5.1 软件的开发环境第29页
 5.2 软件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步骤第29-30页
  5.2.1 软件的设计思想第29-30页
  5.2.2 软件的设计步骤第30页
 5.3 软件的组成第30-42页
  5.3.1 菜单条第30-40页
  5.3.2 工具栏第40-41页
  5.3.3 窗口区第41-42页
  5.3.4 状态栏第42页
 5.4 软件的功能第42-43页
第六章 仿真实验及分析第43-47页
 6.1 仿真实验初始条件第43页
 6.2 仿真实验第43-47页
  6.2.1 污泥回流比对出水TN的影响第43-44页
  6.2.2 好氧段停留时间对出水TP的影响第44页
  6.2.3 厌氧段停留时间对出水TP的影响第44-45页
  6.2.4 水温对处理系统的影响第45页
  6.2.5 泥龄对处理系统的影响第45-47页
第七章 结论第47-48页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47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强(1370MPa)螺旋肋钢丝预应力空心板的应用设计研究
下一篇:共轭结构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语音编码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