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PC750的通用服务器主板设计及其信号完整性分析
| 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 ·概述 | 第9-10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来源 | 第10-11页 |
| ·技术难点及技术指标 | 第11-13页 |
| ·技术难点 | 第11-12页 |
| ·技术指标 | 第12-13页 |
| 第2章 信号线被视为传输线 | 第13-21页 |
| ·集总参数系统 | 第13页 |
| ·典型的分布参数系统--传输线 | 第13-16页 |
| ·信号线看作传输线 | 第16-18页 |
| ·分布负载计算 | 第18-19页 |
| ·电流回路 | 第19-20页 |
| ·本章小节 | 第20-21页 |
| 第3章 信号完整性的基本理论 | 第21-41页 |
| ·高速数字电路系统的定义 | 第21页 |
| ·信号完整性问题 | 第21-22页 |
| ·反射 | 第22-29页 |
| ·反射的概述 | 第22-23页 |
| ·信号反射的量化 | 第23-26页 |
| ·反射抑制 | 第26-29页 |
| ·串扰 | 第29-36页 |
| ·串扰概述 | 第29-30页 |
| ·容性耦合 | 第30-32页 |
| ·磁感应耦合 | 第32-34页 |
| ·共阻抗耦合 | 第34-36页 |
| ·地弹效应 | 第36-40页 |
| ·地弹效应概述 | 第36-38页 |
| ·减小地弹效应的方法 | 第38-40页 |
| ·本章小节 | 第40-41页 |
| 第4章 WWW通用服务器主板的设计 | 第41-61页 |
| ·服务器主板的结构框图 | 第41-42页 |
| ·主板的特点 | 第42-43页 |
| ·北桥及其连接的高速设备 | 第43-51页 |
| ·北桥芯片ArticiaS | 第43-44页 |
| ·PowerPC750CX | 第44-47页 |
| ·内存SDRAM | 第47-49页 |
| ·Intel 82559网口芯片 | 第49-51页 |
| ·BIOS | 第51页 |
| ·南桥VT82C686A | 第51-53页 |
| ·监控系统 | 第53-57页 |
| ·功能框图 | 第53-54页 |
| ·CPLD的设计 | 第54-55页 |
| ·单片机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 ·通信协议 | 第56-57页 |
| ·系统时钟设计 | 第57-60页 |
| ·时钟抖动及产生的原因 | 第57-58页 |
| ·减小抖动的方法 | 第58页 |
| ·时钟电路的设计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章 信号完整性设计 | 第61-71页 |
| ·原理图中的信号完整性设计 | 第61-62页 |
| ·PCB中的信号完整性设计 | 第62-66页 |
| ·PCB的堆叠结构 | 第62-63页 |
| ·布局 | 第63-64页 |
| ·布线规则 | 第64-65页 |
| ·时钟电路的PCB视图 | 第65-66页 |
| ·板级信号完整性仿真 | 第66-70页 |
| ·仿真模型 | 第67-68页 |
| ·系统仿真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6章 主板的测试 | 第71-75页 |
| ·信号质量测试 | 第71-72页 |
| ·系统功能测试 | 第72-74页 |
| ·监控子系统测试 | 第72-73页 |
| ·以太网测试 | 第73-74页 |
| ·整机测试 | 第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