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甘蓝型油菜新类型的创建和油菜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研究

目录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6页
   ·芸薹属细胞遗传研究进展第12-15页
     ·禹氏三角的提出与发展第12-13页
     ·A、B和C基因组染色体配对第13-15页
   ·芸薹属不同基因组之间的比较研究第15-17页
     ·芸薹属A,B和C基因组之间比较基因组研究第15-16页
     ·芸薹属基因组和拟南芥基因组之间比较研究第16-17页
   ·芸薹属作物远缘杂交研究第17-20页
   ·分子标记在油菜研究中的应用第20-22页
     ·分子标记在油菜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第20-21页
     ·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定位以及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第21-22页
   ·杂种优势研究第22-26页
     ·杂种优势理论第22-23页
     ·基因表达与杂种优势第23-24页
     ·杂合性与杂种优势第24-26页
2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第26-29页
   ·研究目的第26-27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27页
   ·实验步骤第27-28页
   ·实验技术路线第28-29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9-36页
   ·实验材料第29页
   ·实验方法第29-36页
     ·不同杂种配制及田间实验设计第29-30页
       ·杂种配制第29-30页
       ·田间实验设计第30页
     ·分子标记分析第30-34页
       ·总DNA提取和纯化第30页
       ·AFLP分析第30-33页
       ·SSR分析第33页
       ·分子标记数据处理方法第33-34页
     ·细胞学检测方法第34-36页
       ·植株染色体数目观察第34页
       ·减数分裂行为观察第34页
       ·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GISH)第34-35页
       ·花粉萌发检测方法第35-36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6-86页
   ·AFLP和SSR技术在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36-47页
     ·不同AFLP引物扩增效果第36页
     ·19对AFLP引物组合在21个油菜品种中的多态性第36-37页
     ·SSR引物的筛选第37-38页
     ·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基因组初步分析第38-42页
     ·21个油菜品种的AFLP和SSR聚类图第42-47页
   ·五倍体杂种(A~rA~nB~cC~cC~n)的合成及细胞学分析第47-86页
     ·六倍体(A~rA~rB~cB~cC~cC~c)材料的获得和及染色体鉴定第47-52页
       ·埃塞俄比亚芥(B~cB~cC~cC~c)和白菜型油菜(A~rA~r)杂交第47-49页
         ·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杂交结实性第47-48页
         ·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杂种的(A~rB~cC~c)植株形态第48页
         ·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杂种(A~rB~cC~c)的染色体检查第48-49页
         ·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杂种(A~rB~cC~c)的结实性第49页
       ·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杂种植株(A~rB~cC~c)染色体加倍第49-52页
         ·加倍植株的染色体鉴定和加倍方法效果比较第49-50页
         ·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杂种加倍植株染色体检查第50页
         ·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加倍杂种(A~rA~rB~cB~cC~cC~c)植株形态第50-52页
         ·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杂种加倍植株(A~rA~rB~cB~cC~cC~c)花粉萌发和结实性第52页
     ·五倍体植株(A~rA~nB~cC~cC~n)杂种的合成及细胞遗传学分析第52-62页
       ·五倍体(A~rA~nB~cC~cC~n)杂种的获得第52-53页
       ·五倍体杂种(A~rA~nB~cC~nC~c)的形态第53-54页
       ·五倍体杂种植株的染色体检查第54-55页
       ·五倍体杂种植株(A~rA~nB~cC~nC~c)的细胞遗传学分析第55-62页
         ·五倍体杂种植株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的配对第55-57页
         ·五倍体杂种减数分裂过程中B~c基因组染色体的丢失第57-58页
         ·五倍体杂种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正常配子的可能性第58-62页
     ·甘蓝型油菜新类型(A~rA~rC~cC~c)和自然甘蓝型油菜间的亚基因组杂种优势第62-86页
       ·五倍体杂种(A~rA~nB~cC~cC~n)后代种子品质分析第62页
       ·新甘蓝型油菜(A~rA~rC~cC~c)的育性第62-66页
       ·甘蓝型油菜新类型(A~rA~rC~cC~c)形态第66-68页
       ·新甘蓝型油菜(A~rA~rC~cC~c)亚基因组成分替代及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第68-86页
         ·新甘蓝型油菜(A~rA~rC~cC~c)中亚基因组替代第68-71页
         ·新甘蓝型油菜(A~rA~rC~cC~c)杂种优势潜力第71-79页
         ·亚基因组间杂种产量和新甘蓝型油菜中不同亚基因组含量间关系第79-82页
         ·不同新甘蓝型油菜杂种产量和遗传相似性之间的关系第82-86页
5 讨论第86-92页
   ·AFLP和SSR在种质资源分类中的应用第86-87页
   ·关于B~c基因组染色体在五倍体杂种中的行为第87-89页
   ·关于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第89-92页
图版和图版说明第92-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2页
作者简历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下一篇:水生植物的逆境生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