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文献综述 | 第7-20页 |
1 自然保护区概述 | 第7-9页 |
·自然保护区的含义和类型 | 第7页 |
·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 | 第7页 |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 第7页 |
·自然保护区的结构和功能 | 第7-8页 |
·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 第7-8页 |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 | 第8页 |
·我国自然保护区现状 | 第8-9页 |
2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 | 第9-12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 第9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意义和现状 | 第9-10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意义 | 第9-10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现状 | 第10页 |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 | 第10页 |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 | 第10-11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 第11-12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负面影响 | 第11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 | 第11-12页 |
3 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第12-20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现状 | 第12页 |
·旅游规划的内涵及其目的 | 第12页 |
·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现状 | 第12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的形式和内容 | 第12-14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的形式 | 第12-13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的内容 | 第13-14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专项研究 | 第14-20页 |
·旅游规划原则 | 第14页 |
·旅游功能区划 | 第14-16页 |
·旅游项目规划 | 第16页 |
·旅游设施规划 | 第16-17页 |
·旅游环境容量规划 | 第17-18页 |
·其它专项规划研究 | 第18-20页 |
论文正文 | 第20-69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20-50页 |
1 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旅游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 第20-21页 |
·保护区内部 | 第20页 |
·社区居民 | 第20-21页 |
·游客 | 第21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特殊性 | 第21-22页 |
·三者的区别 | 第21页 |
·三者的共同点 | 第21-22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2 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的层次和形式 | 第22-23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的层次和特点 | 第22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的形式 | 第22-23页 |
3 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地域分异规律和劳动地域分工 | 第23页 |
·区位理论 | 第23页 |
·市场学理论 | 第23-24页 |
·系统理论 | 第24页 |
·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旅游形象理论 | 第25页 |
4 旅游区规划技术体系 | 第25-26页 |
·旅游区规划的一般要求 | 第26页 |
·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规划技术体系 | 第26页 |
5 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技术体系 | 第26-48页 |
·基本概况及现状评价 | 第27页 |
·自然地理状况 | 第27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页 |
·建设与旅游概况 | 第27页 |
·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分析 | 第27-29页 |
·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 第27-29页 |
·开发条件分析 | 第29页 |
·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 第29-30页 |
·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客源市场规模预测 | 第30页 |
·旅游区性质和规划原则 | 第30-31页 |
·旅游区性质的确定 | 第30页 |
·规划指导思想 | 第30页 |
·规划原则 | 第30-31页 |
·分期规划 | 第31页 |
·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 | 第31-37页 |
·功能分区 | 第31-34页 |
·总体布局 | 第34-35页 |
·旅游项目策划 | 第35-36页 |
·旅游线路组织 | 第36-37页 |
·环境容量估算 | 第37-39页 |
·环境容量估算的原则 | 第37页 |
·环境容量估算的方法 | 第37-38页 |
·环境容量调控 | 第38-39页 |
·形象与营销规划 | 第39-40页 |
·旅游形象定位与策划 | 第39页 |
·形象与营销策划的任务与原则 | 第39页 |
·形象与营销策划的主要内容 | 第39-40页 |
·旅游交通规划 | 第40-41页 |
·道路系统规划的原则 | 第40页 |
·道路系统规划的内容 | 第40-41页 |
·交通工具的选择 | 第41页 |
·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 第41-42页 |
·接待设施规划原则 | 第41页 |
·接待设施的布局 | 第41-42页 |
·接待设施的风格 | 第42页 |
·接待设施规模 | 第42页 |
·附属工程规划 | 第42-43页 |
·给排水工程规划 | 第43页 |
·供电通讯工程规划 | 第43页 |
·绿化与保护规划 | 第43-45页 |
·绿化规划 | 第43-44页 |
·保护规划 | 第44-45页 |
·宣传教育规划 | 第45-46页 |
·对参观者的教育 | 第45页 |
·对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 | 第45-46页 |
·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 第46页 |
·建立基地 | 第46页 |
·社区发展规划 | 第46-47页 |
·社区发展规划的必要性 | 第46页 |
·社区发展规划内容 | 第46-47页 |
·组织人事规划 | 第47-48页 |
·管理体制 | 第47页 |
·组织机构 | 第47页 |
·人员编制 | 第47-48页 |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 第48页 |
·投资估算 | 第48页 |
·资金筹措 | 第48页 |
·效益分析 | 第48页 |
6 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成果 | 第48-50页 |
·规划文本 | 第49页 |
·图纸组成 | 第49页 |
·附件 | 第49-50页 |
第二部分 案例研究 | 第50-69页 |
浙江省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旅游总体规划 | 第50-69页 |
1 基本概况及现状评价 | 第50-52页 |
2 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分析 | 第52-54页 |
3 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 第54-56页 |
4 旅游区性质与规划原则 | 第56页 |
5 总体布局 | 第56-58页 |
6 环境容量估算 | 第58-60页 |
7 形象与营销规划 | 第60页 |
8 旅游交通规划 | 第60-61页 |
9 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 第61-63页 |
10 附属工程规划 | 第63-64页 |
11 绿化与保护规划 | 第64-66页 |
12 宣传教育规划 | 第66页 |
13 社区发展规划 | 第66-67页 |
14 组织人事规划 | 第67-68页 |
15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Abstract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