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钢高应变率下本构方程的研究与冲击硬化数值模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概述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4-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高锰钢力学性能与爆炸硬化实验 | 第17-22页 |
| ·力学性能 | 第17-19页 |
| ·物理特性 | 第17-18页 |
| ·拉伸实验 | 第18-19页 |
| ·拉伸实验分析 | 第19页 |
| ·爆炸硬化实验 | 第19-21页 |
| ·爆炸硬化简介 | 第19-20页 |
| ·实验方案 | 第20页 |
| ·实验结果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高锰钢高应变率下本构方程的建立 | 第22-47页 |
| ·本构模型概述 | 第23-25页 |
| ·JC 模型 | 第23-24页 |
| ·ZA 模型 | 第24-25页 |
| ·MTS 模型 | 第25页 |
| ·有限元及 ABAQUS 简介 | 第25-33页 |
| ·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 ·有限元法的优缺点 | 第26-27页 |
| ·中心差分法 | 第27-29页 |
| ·有限元软件 | 第29-33页 |
| ·本构模型的选择及方程建立 | 第33-39页 |
| ·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33页 |
| ·有限元建模 | 第33-36页 |
| ·本构方程的建立 | 第36-39页 |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39-43页 |
| ·下沉量场 | 第39-40页 |
| ·等效塑性应变场 | 第40-41页 |
| ·等效应力场 | 第41-42页 |
| ·应变率场 | 第42-43页 |
| ·关于爆炸硬化作用时间与载荷大小的探究 | 第43-46页 |
| ·探究方案 | 第43-44页 |
| ·数据分析 | 第44-46页 |
| ·误差分析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高锰钢冲击硬化数值模拟 | 第47-69页 |
| ·仿真建模 | 第47-54页 |
| ·基本假设 | 第47-48页 |
| ·创建部件及装配 | 第48-50页 |
| ·材料特性 | 第50-51页 |
| ·定义分析步 | 第51页 |
| ·定义接触 | 第51页 |
| ·定义边界条件 | 第51页 |
| ·定义载荷 | 第51-52页 |
| ·定义幅值 | 第52-53页 |
| ·划分网格 | 第53-54页 |
| ·提交作业 | 第54页 |
| ·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 ·硬化结果 | 第54-55页 |
| ·其它结果 | 第55-56页 |
| ·冲击硬化模拟的实验验证 | 第56-60页 |
| ·实验方案 | 第56页 |
| ·实验设备 | 第56-57页 |
| ·实验数据 | 第57-59页 |
| ·实验结果 | 第59-60页 |
| ·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比较及误差分析 | 第60页 |
| ·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比较 | 第60页 |
| ·误差分析 | 第60页 |
| ·硬化深度与时间、载荷、频率关系的探究 | 第60-68页 |
| ·方案设计 | 第60-61页 |
| ·时间对硬化深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 ·载荷对硬化深度的影响 | 第62-65页 |
| ·频率对硬化深度的影响 | 第65-68页 |
| ·探究分析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