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 第1-13页 |
1.1 回波的产生机理 | 第8-9页 |
1.2 回波消除研究历史 | 第9-10页 |
1.3 自适应回波消除器的基本原理 | 第10-12页 |
1.4 回波消除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第12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2 自适应滤波算法 | 第13-33页 |
2.1 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2.2 LMS(LEAST-MEAN-SQUARE)算法 | 第14-17页 |
2.3 NLMS(NORMALIZED LMS)算法 | 第17-18页 |
2.4 RLS(RECURSIVE LEAST-SQUARES)算法及其快速算法 | 第18-21页 |
2.5 仿射投影(AFFINE PROJECTION)算法及其快速算法 | 第21-24页 |
2.6 快速LMS/NEWTON算法 | 第24-26页 |
2.7 块处理类算法 | 第26-32页 |
2.7.1 快速精确最小均方(FAST-EXACT LMS)算法 | 第26-29页 |
2.7.2 FSU-SFTF(FAST-SUBSAMPLED-UPDATING STABILIZED FTF)算法 | 第29-32页 |
2.8 KALMAN自适应滤波器算法 | 第32页 |
2.9 小结 | 第32-33页 |
3 子带技术 | 第33-43页 |
3.1 子带技术中的基本概念 | 第33-37页 |
3.1.1 抽取和内插 | 第33-35页 |
3.1.2 NOBLE等效和多相分解 | 第35-36页 |
3.1.3 滤波器组 | 第36-37页 |
3.2 常用的滤波器组 | 第37-39页 |
3.3 子带自适应滤波器 | 第39-41页 |
3.4 子带混叠对回波消除器的影响 | 第41-43页 |
4 回波消除器的实现 | 第43-62页 |
4.1 加快收敛的方法 | 第43-47页 |
4.1.1 基于输入信号白化的NLMS算法 | 第43-45页 |
4.1.2 PNLMS(PROPORTIONATE NLMS)算法 | 第45-47页 |
4.2 减少计算量的措施 | 第47-50页 |
4.3 步长控制 | 第50-58页 |
4.3.1 基于能量比较的检测方法 | 第52-54页 |
4.3.2 基于距离测量的检测方法 | 第54-55页 |
4.3.3 基于双滤波器的检测方法 | 第55-56页 |
4.3.4 基于双辅助滤波器结构的回波消除器 | 第56-58页 |
4.4 定点化的影响 | 第58-60页 |
4.5 基于TI TMS320C549实现回波消除器 | 第60-62页 |
5 回波消除器的仿真与测试 | 第62-73页 |
5.1 电回波消除器的测试 | 第62-68页 |
5.1.1 电回波消除器的测试说明 | 第62-63页 |
5.1.2 收敛速度和稳态残留回波测试 | 第63-68页 |
5.1.2.1 NLP工作时的测试要求和测试结果 | 第63-65页 |
5.1.2.2 NLP不工作时的测试要求和测试结果 | 第65-68页 |
5.1.3 电回波消除器测试结果小结 | 第68页 |
5.2 声回波消除器的测试 | 第68-73页 |
5.2.1 声回波消除器的测试说明 | 第68-69页 |
5.2.2 声回波消除器的测试结果 | 第69-72页 |
5.2.3 声回波消除器测试结果小结 | 第72-73页 |
6 总结和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