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禽论文--鸡论文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对肉鸡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env基因的克隆

一、 中文摘要第1-12页
二、 英文摘要第12-15页
三、 英文缩略词第15-16页
四、 序言第16-32页
 1 禽白血病概况第16-17页
 2 ALV-J的发生与危害第17-18页
 3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病原特性与分子病毒学第18-20页
 4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致病性及其致病机制第20-23页
  4.1 ALV-J的致病性第20-22页
  4.2 ALV-J的致肿瘤机制第22-23页
 5 J亚群禽白血病的诊断与检测第23-27页
  5.1 临床诊断第24-25页
  5.2 实验室诊断第25-27页
 6 禽类免疫抑制病与禽白血病的感染第27-29页
  6.1 禽类免疫系统和免疫抑制第27-28页
  6.2 禽白血病引起的免疫抑制及其机理第28-29页
 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9-31页
 8 附图第31-32页
五、 研究内容第32-100页
 实验一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囊膜蛋白env基因的克隆第32-4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4-42页
   1.1 CEF细胞第34页
   1.2 检测ALV-J的PCR的引物第34-35页
   1.3 IFA所用单抗第35页
   1.4 阳性对照ALV-J病毒第35页
   1.5 病料来源和发病情况第35-36页
   1.6 病毒的分离第36-39页
    1.6.1 病料处理第36页
    1.6.2 病毒分离、复制第36页
    1.6.3 间接免疫荧光反应(IFA)第36-37页
    1.6.4 模板DNA的提取第37-38页
    1.6.5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第38-39页
    1.6.6 PCR产物DNA电泳第39页
   1.7 env基因的克隆测序第39-42页
    1.7.1 克隆载体和宿主菌第39页
    1.7.2 PCR产物的纯化第39-40页
    1.7.3 DNA的连接反应第40页
    1.7.4 BL21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0页
    1.7.5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40-41页
    1.7.6 质粒DNA的提取第41-42页
    1.7.7 重组质粒DNA的酶切鉴定第42页
    1.7.8 阳性克隆序列测定第42页
  2 结果第42-43页
   2.1 PCR检测结果第42-43页
   2.2 抗ALV-J单抗间接免疫荧光反应(IFA)结果第43页
   2.3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结果第43页
   2.4 阳性克隆序列测定结果第43页
  3 讨论第43-46页
  4 附图和附表第46-49页
 实验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第49-6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8页
   1.1 材料第51-52页
   1.2 疫苗和免疫程序第52页
   1.3 实验动物感染和饲养第52-53页
   1.4 实验设计第53-54页
   1.5 本研究实验设计(1.4)中涉及的具体实验方法第54-58页
    1.5.1 ALV-J病毒的TcID的测定第54页
    1.5.2 ALV-J感染后的临床观察和死淘记录第54页
    1.5.3 体重、胸腺、脾脏和法氏囊重量第54页
    1.5.4 实验鸡的采血和接种细胞第54-55页
    1.5.5 间接免疫荧光反应(IFA)第55-56页
    1.5.6 模板DNA的制备第56页
    1.5.7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PcR产物电泳第56-58页
    1.5.8 血清中NDV抗体和IBDV抗体的测定第58页
   1.6 数据统计分析第58页
  2 结果第58-61页
   2.1 ALV-J感染雏鸡后的临床观察剖检变化第58-59页
   2.2 ALV-J感染对肉鸡生长(体重)的影响第59-60页
   2.3 各个日龄阶段肉鸡免疫器官指数(g/kg)测定结呆第60页
   2.4 ALV-J感染及NDV疫苗免疫后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第60页
   2.5 ALV-J感染对IBDV疫苗免疫后抗体反应的影响第60-61页
   2.6 病毒血症的检测结果和PcR检测结果第61页
  3 讨论第61-63页
  4 附图和附表第63-69页
 实验三ALV-J和REV共感染对肉鸡生长和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第69-8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1-76页
   1.1 材料第71-72页
   1.2 疫苗和免疫程序第72页
   1.3 实验动物感染和饲养第72页
   1.4 实验设计第72-73页
   1.5 本研究实验设计(1.4)中涉及的具体实验方法第73-76页
    1.5.1 ALV-J病毒的TCID的测定第73页
    1.5.2 ALV-J感染后的临床观察和死淘记录第73-74页
    1.5.3 体重、胸腺、脾脏和法氏囊重量第74页
    1.5.4 实验鸡的采血和接种细胞第74页
    1.5.5 间接免疫荧光反应(IFA第74页
    1.5.6 模板DNA的制备第74-75页
    1.5.7 PCR检测及PCR产物电泳第75页
    1.5.8 血清中NDV疫苗抗体和IBDV抗体的测定第75页
    1.5.9 病理组织学观察第75-76页
   1.6 数据统计分析第76页
  2 结果第76-79页
   2.1 ALV-J和REV感染雏鸡后的临床观察第76-77页
   2.2 ALV-J和REV共感染对肉鸡生长的影响第77页
   2.3 各个日龄阶段肉鸡免疫器官指数(g/kg)测定结果第77页
   2.4 ALV-J和REV共感染对NDV疫苗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第77-78页
   2.5 ALV-J和REV共感染对IBDV疫苗抗体反应的影响第78页
   2.6 病理组织学观察结呆第78页
   2.7 病毒血症的检测结果和PCR检测结果第78-79页
  3 讨论第79-81页
  4 附图和附表第81-89页
 实验四人工接种ALV-J和REV的鸡群自然感染IBV的实验报道第89-10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1-93页
   1.1 ALV-J病毒和REV病毒第91页
   1.2 疫苗和免疫程序第91-92页
   1.3 实验动物感染和饲养第92页
   1.4 试验鸡群的临床观察和死淘记录第92页
   1.5 TBV病毒的分离鉴定第92-93页
    1.5.1 实验用鸡胚、病毒以及血清第92-93页
    1.5.2 试验鸡剖检检查第93页
    1.5.3 IBV的分离第93页
    1.5.4 致鸡胚矮小试验第93页
  2 结果第93-95页
   2.1 试验鸡群的发病情况第93-94页
   2.2 试验鸡群发病临床检查和剖检变化第94-95页
   2.3 病毒接种鸡胚情况第95页
  3 讨论第95-98页
  4 附图第98-100页
六、 本研究主要结论和创新第100-101页
七、 参考文献第101-112页
八、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2-113页
九、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移地震正演模拟方法研究及软件设计
下一篇:五年制师范外语专业课程设置调整的构想--基于烟台市新课程实验区小学外语教师现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