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安胃饮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引言第1-12页
临床研究第12-22页
 一、 临床资料第12-14页
  (一) 西医诊断标准第12页
  (二) 中医辨证标准第12页
  (三) 中医症状轻重分级第12页
  (四) 纳入标准第12-13页
  (五) 病例排除标准第13页
  (六) 幽门螺杆菌(HP)诊断方法第13页
  (七) 病例选择第13-14页
 二、 治疗方法第14页
 三、 观察指标第14页
  (一) 临床症状的变化第14页
  (二) 临床体征的变化第14页
  (三) 电子胃镜下粘膜炎症的变化第14页
  (四) HP清除情况第14页
  (五) 慢性胃炎远期疗效第14页
  (六) HP远期疗效第14页
  (七) 监测三大常规、心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第14页
 四、 疗效评定标准第14-15页
  (一)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第15页
  (二) 胃镜疗效评定标准第15页
  (三) HP疗效评定标准第15页
 五、 统计学处理方法第15页
 六、 治疗结果第15-19页
  (一) 治疗后症状的变化第15-17页
  (二) 治疗后舌质的变化第17-18页
  (三)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第18页
  (四) 胃镜疗效对比第18页
  (五) HP疗效对比第18-19页
  (六) 慢性胃炎远期疗效对比第19页
  (七) 不良反应及心肝肾功能观察第19页
 七、 临床疗效分析第19-22页
  (一) 症状疗效第19-20页
  (二) 体征疗效第20页
  (三) 中医证候疗效第20页
  (四) 胃镜疗效第20页
  (五) HP疗效第20-21页
  (六) 慢性胃炎远期疗效第21页
  (七) 典型病例第21-22页
理论探讨第22-31页
 一、 历代医家对慢性胃炎的认识第22页
 二、 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认识第22-23页
  (一) HP感染第22-23页
  (二) 免疫因素第23页
  (三) 十二指肠液返流第23页
 三、 脾胃虚寒证的现代研究进展第23-27页
  (一) 脾胃虚寒与消化系统功能第24-25页
  (二) 脾胃虚寒与免疫功能第25-26页
  (三) 脾胃虚寒与代谢功能第26页
  (四) 脾胃虚寒与血液系统功能第26-27页
  (五) 脾胃虚寒与肌肉组织功能第27页
  (六) 脾胃虚寒与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第27页
 四、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病因病机探讨第27-28页
  (一) 寒邪客胃第28页
  (二) 饮食伤胃第28页
  (三) 肝气犯胃第28页
  (四) 脾胃虚弱第28页
 五、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治则治法探讨第28-29页
  (一) 温中健脾第28-29页
  (二) 和胃止痛第29页
 六、 安胃饮的方药分析第29-31页
结语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3页
致谢第33页

论文共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目标清晰度对不同反馈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继成绩的影响
下一篇:渤、黄海两种主要中上层小型鱼类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化效率